降息无路 救赎无门

标签:
降息无路王晓萌h股现金为王零利率财经 |
分类: 媒体采访 |
降息无路 救赎无门 |
发布时间:2009-1-13 |
|
http://hr.sg.com.cn/uploadfiles/2009/1/13/215090.jpg救赎无门" /> 1月8日,陷入深度衰退的英国,不得不再次降低利率拯救岌岌可危的经济形势。基准利率1.5%——大不列颠历史出现了314年来从未有过的新低。接下来的日子,继续运用降息手段抵抗衰退也几乎成了各国没有悬念的决定。 零利率时代渐行渐近,困扰日本数年的流动性陷阱,眼看就要在众多国家重现。按照凯恩斯当年的描述,当实际利率为零时,货币政策无效,各国央行似乎是在自废武功。这一次,历史真的会重现吗? 伯南克的困境 零利率之后,央行丧失了六七成功力,可惜的是,这颗子弹打在了棉花上。 2008年的12月16日,美联储再一次降息,美国的实际利率已经接近于零。在公布降息的那一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扣动了扳机,发射出了他的最后一颗子弹。 乐观的市场人士把它解读为美国刺激经济的一记重拳。然而,从此后的情形来看,重拳似乎是打在了棉花上。资本市场在短暂的兴奋之后转入犹豫不决,而实体经济的数据,则进一步恶化。 “按照传统的路径,降息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可以重启生产,供给因此而扩大。然而,这一次更多的是需求出现了问题,人们可不会因为存款收益低了就去买东西。”著名专家王晓萌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田纳西州的工厂主们对于伯南克的善意并不领情,因为即便是免费获得资金,某些行业也不会去扩大生产,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卖给谁。 也有人更愿意认为降息是为了重塑市场信心,象征的意义远大于实际的意义。可是,在这一年里,最不缺的就是坏消息了,情形已经非常的悲观了。 在全球范围内,凯恩斯“大夫”重现江湖。他的美国病人眼看就要陷入大夫所提出的“流动性陷阱”。有人会说,正因为日本覆辙在前,所以我们不会重复他们的错误。是的,但是我们会犯新的错误。 在美联储持续降息之后,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零利率之后,我们还能期待什么?的确,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利率无疑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武器,虽然他们还有宽松政策和创新工具,然而,零利率之后,央行毕竟还是丧失了六七成的功力。 对于美国人而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伯南克会相对失色,人们关注的是,新总统奥巴马先生手中挥舞的支票。 集体降息潮 追随他国降息,犹如悬崖起舞,不小心就会集体掉进流动性的陷阱。在这个互为唇齿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在未来防止出现比经济危机更可怖的全面通胀,成为央行行长们的下一个难题。 伯南克先生吹响了集结号,其他的央行行长们,不得不群起响应。虽然伯南克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宏观经济学家,但这一次,他的追随者们,并不是折服于他的学术魅力。包括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在内的世界主要央行,都已将利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减息空间所剩无几。 “世界各国的处境从本质来看是趋同的,面对全球的衰退,利率是他们必须动用的武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说,国际贸易和跨国的投资,让大家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而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希望能够从别人的需求那里分一杯羹,因而追随美国降息,保持本币稳定是重要目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黯淡的经济前景。这一次的金融危机,让此前的所谓“脱钩”(decouple,指发展中国家脱离发达国家波动周期)理论几乎成为一个笑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数据不断下滑,央行的银行家们,也需要通过不断的行动来为自己正名。美国海外出版公司的老总,一定把肠子都悔青了。年初,他们用高价签下了格林斯潘先生的《动荡的年代》,原本认为以格老的声誉,成为年度畅销书不成问题。然而,格林斯潘的声誉,也像经济一样迅速地下滑,连带着拖累了现在的中央央行的行长们。经济急转直下,央行行长们都面临着压力。很多批评的意见认为,过去数年央行们对于市场太过放纵了。现在,他们需要通过承担自己的责任,来重塑形象。 |
中国会视CPI的下降速度来决定是否降息,这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明确表态。用挽救实体经济的“中国牌”,而非“零利率”来摆脱两败俱伤的“货币战争”,是多数经济学家眼中最明智的道路。
一度,有人认为中国会独立于这次经济周期的调整。然而,独善其身的幻想很快就被迅速下滑的外贸订单击得粉碎,当美国人开始惊恐地捂着他们的钱包时,珠三角的老板们,不得不逐渐开始给他们的员工放假了。
2008年9月15日以来,为应对急转直下的经济形势,央行已连续五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4.14%降至2.25%。然而,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信心,这个时候开始扭曲利率作为价格信号的职能。利率下调,原本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但市场信心却将降息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长三角地区一家银行的高管对记者表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我们不敢贷给他们,而资产质量好的企业,却由于恐惧未来的不确定性,开始收缩准备过冬,即便我们主动找他们,他们也不愿意贷款。”
好消息是,在数十年的黄金增长期内,中央财政积累了可观的财富。1998年财政扩张,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这一次,政策的重心,将会集中于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中。四万亿的盘子也只是一个开始。
实际上,宋代的范仲淹,早就有了凯恩斯主义的逻辑。据《梦溪笔谈》的记载,范主政南方某州期间,遇大洪水,州中财力不足,范老夫子就找到了当地几座大的寺庙。彼时,寺庙都是有钱的主,范老夫子跟他们说:“现在这个形势,大家都不好过。你们把平时攒的钱拿出来,对你们的寺庙就行扩建,给他们一个机会,另一方面,现在的工价也比平时低很多的。”于是,大兴土木,数千人因此熬过了冬天。
与之一脉相承的是,就业问题会成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因而,财政政策会被放在优先的地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认为,中国和许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样,不应该被提前进入“零利率时代”的欧美国家无情地“拖入”这种糟糕的状况,而是应该通过有效地刺激国内的需求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来避免承担今后由目前这场“货币战争”所埋下的通胀甚至滞胀的风险。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目前唯一靠谱的自救武器。
低息时代
中国完全实施零利率并不现实,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的民众能够踏实地躺在自己的存折上睡大觉。他们含辛茹苦地忙着把存款转成定期,想保住这“最后的财路”。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实施零利率,中国在2009年继续大幅度降息也无法避免。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给出的判断是,到今年夏天,中国储蓄利率很可能在1%甚至更低。
当存款利息这条“最后的财路”也所剩无几,让钱做些非剧烈冒险的低强度运动,也许是低息时代的最佳“养财”之术。
其实,即使存款利率下降,储蓄仍是居民家庭理财中必不可少的配置。著名理财师刘彦斌认为,由于CPI在下降,金钱的购买力在上升,并不需要对低息变化做过多的担忧。
低利率环境下,更多的影响是在理财收益方面。“债券基金、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想在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下有高回报是不现实的。不过由于现在‘现金为王’,银行固定收益产品短期仍是居民最主要的理财渠道。”著名专家王晓萌说。
有专家建议,对于手中完全没有股票的人来说,少量买一点A股H股中蓝筹股是合理的。如果在一生中一定要买些股票的话,选择市场不好的时候买才最合理。而对于仓位已经很重的人来说,把仓位调合理,是比收益更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