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雾雨 |
看了杜南同志随手发来的邮件觉得有启发,未经作者许可这里推荐一下。
其实我一直以来以为,境外市场的股票投资是个技术活,要求投资者对行业的理解比较高,也需要了解股票的估值思路。比如最近的美国和香港股灾,我们可以看到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跌幅不多,有些还维持在高点。
而我觉得境内的股票投资战略问题比技术问题要重要很多,比如6000点的时候扣除投资收益,上市公司主营业务PE已经100多倍,而历史上各国股灾最高的PE也就123倍,A股后来当然要暴跌。但是当时专业机构还都在买进。
所以只使用PE分析保持一点理智,在A股投资也可以有理想效果,因为A股过去一直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但长期仍围绕着股票内在价值大幅度波动,这里就给了有投资信念人很大的盈利空间(当然也是考验)。
再比如DCF模型,其实不必预测那么久利润增长率,因为A股一般3、5年都有牛熊交替,所以只要估计未来3、5年的利润,并在市场PE很低的时候介入,等待几年后利润也增长了,市场PE也很高的时候卖出就可以获得“利润增长*PE高估”的双重利润了。
不完全的结论是,混A股市场,靠PE就行了,哈哈。
下面是正文:
对于未来市场的一点看法
近来许多同事对未来股票市场的走势进行讨论,看多看空各有分歧,在此我打算从市盈率方面阐述下我的观点:
一般而言,市盈率PE应该是30年期国债的倒数,目前应该是4.8%左右(数字来源于WIND),对应倒数是21倍左右。保守估计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20%,PEG大概是1,似乎没有什么安全边际。
这里多说两句安全边际:著名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先生的老师)最为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安全边际,简单而言之我们估算出某只股票内涵价值是10元/股,如果用6元/股购买,则形成了4元/股的安全边际。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如果股票内涵价值10元/股,那么形成了66.67%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巴菲特先生告诉我们很难准确的估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我们形成了估算错误形成了的缓冲,那么如果真是内在价值是7元/股,至少我们还有1元/股的盈利。相对慷慨的投资者在过高的位置买入股票,即使是优秀的企业,也意味着很长时间赚不到钱。
回顾下历史,1994年、2005年的底部,市场市盈率都低于18倍,如果历史再次重现,按照2008年20%业绩增长计算,18倍市盈率对应2800点左右,至于会跌到那里我并不知道,如果市场跌破18倍市盈率,市场很有可能距现在点位还要下跌24%以上。当然,如果在2800点以下买入将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