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股票估值的有趣思路
王晓萌
今天看了一个文章,我觉得有意思,这里发给大家,希望有一点启发。
文章用比较轻松的调子写了投资股票的一些思路,比较有意思并且简单易懂。不过依我看这样苛刻的投资思路若在A股市场使用,大约很难找到可以投资的股票。果然,文章最后以实际投资举的例子都是香港的股票。所以我以为这个文章仍可算做比较有意思的“国际观察”内容。有点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投资理论中有PEG(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g)的概念,一般都认为如果PEG小于1就值得投资。而依照作者所讲的通俗方法,“即用7年的股利收回投资本金,即值得投资”,我测算得出PEG应该在0.7左右,所以若有确定如此低PEG的公司,当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甚至暴利。
另一个收获是反过来,这个文章也让我们有个更通俗的角度去理解PEG的意义。
第二、从文章中不难看出,这种通俗估值的办法最难的是预测未来的利润成长率,而作者已经尽力按悲观的办法去预测了,但是并不代表这样就是绝对稳妥的。因为遇到经济周期不景气的时候,增长戛然而止也是可能的。所以用这个思路去投资最难控制的风险,是经济周期变化的风险。如果经济周期在未来3-5年景气的话,用这个方法是可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所以我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话,恐怕还会选择防守性非常好的企业,至少在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这类股票不要跌太多.
第三、我用EXCEL做了这个模拟测算模型,有兴趣的同事可以试下,或我给你们哈。我用这个系统保守测算了招行的价值是18RMB就具有投资价值.有趣的是,这次招行的H股见底的价格恰巧是19.5左右HKD,这个投资思路还真有点意思,呵呵。
以下为文章正文:
我对投资的要求
投资,就是投入资金,获得回报。
无论是股票投资、实业投资、还是其他投资,初始投入资金的回收期限,是一个颇为有效的衡量标志,也最为直接。
多少年收回初始投资是合适的呢?
因人而异,各人对预期收益的要求、风险程度的偏好并不一样。
1993年炒股失利后,到2002年这段时间,我在长沙先后投资过录象厅、书店、文体办公用品和化妆品等较少投入的实业投资,除了录象厅失败亏损外,其他几项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2002年,结束所有实业,再度进入股票市场。
有了近十年的营商历史,我认为投资股票和开店,没有太大的区别(开店要自己打理,投资股票是雇人)。初始投资的回收期是我们首要考量。
一般来说,投资不大的自营商业(比如开店),如果经营得当,三年之内可以收回投资。
我当时开的小书店投入10000元,一年收回;文体办公用品投入60000元,两年收回;与朋友合作的化妆品代理,也是不到两年收回投资。当初的几位朋友,仍在从事化妆品代理,有做“立白”市代理的,有做“亮庄”、“蒂花之秀”、“柏丽诗”省代理的,他们初始投资的回收期基本上不超过三年。
这类投资的缺陷是:有库存损耗、有应收帐款、复杂的人际应酬、繁锁的经营管理细节,变现不易和流动性差,还受到一定的规模限制。
股票投资,不必亲力亲为经营,良好的可变现和流动性,多行业选择的方便性,理论上可做到无限大等诸多实业所不具有的优点。较之实业投资,应当允许存在一定的溢价。
我们将这一溢价的上限定为:7年的每股净利润之和=股价,即7年收回初始投资(股价)。
加盟“一茶一座”开一家分店,投入在三百万元以内,预计三年内收回。开一家“味千”拉面店,跟前者差不多。购买味千的股票,回收期就不可能这么快了。我们的要求是6--7年。
这就要对味千未来7年的每股净利润进行预估。味千2007年的每股净利润为0.24港元。味千2007年之前的四年,年均复合增长为115%,以后的7年,不可能维持这种非常态。我们认为,维持40%的增长,可能性极大。
增长率
40%年
0
1
2
3
4
5
6
7
净利润(港元)0.24
0.33
0.47
0.65
0.92
1.29
1.80 2.50
总收益
7.96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要想在7年内收回投入,味千的买价,不能超过7.96元。
宝资2007年的每股净利润为0.74港元,之前的6年,年均复合增长38.5%,近两年的增长为55%。之后7年我们取30%的增长,得出宝姿的价格在17元以下,才符合我们的要求。
味千我们是2007年4月买入,价格6.88元,现价10元。 宝资2008年3月买进,价格16元,现价25元。基于我们的奢侈要求,现况,我们既不会买进,也不会卖出。傻傻地等待,直到猎物掉进陷阱。(评论以外的文字摘自邓春明的BLOG,在此说明一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