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嘉泉: 国学教学---从十五个方面向寿镜吾老先生学习

(2011-11-25 21:53: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文集

身体教育学系列文章之

              国学教学:从十五个方面向寿镜吾老先生学习

                     (谨从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三味书屋部分看寿镜吾老先生怎样教国学)

                                           张嘉泉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中的“称为”二字用得最微妙。一方面暗示了只是称为全城中最严厉的,事实上并不一定真的最严厉,另一方面也表明能被称为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想必也是以严厉著名的。用上“称为”,使语义摇摆不定,为下文写老先生的可爱、宽容与和蔼埋下伏笔。】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毁墙,抛砖,跳高等行为来看,作者小时候确实是太调皮了,太顽劣了,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野孩子。像鲁迅这么调皮,一般的老师可能很难管得住,所以才要送到最严厉的书塾去管教。据鲁讯的弟弟周作人回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曾因对某私塾教师的暴力行为不满,遂乘里面没人,打翻砚台,折断竹签,大大造了一通反。】【在这一段,寿镜吾老先生人未出场,其声势已经先行。教不严,师之惰。教师给学生第一感受必须是严格。师严而后道尊。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点,严与凶是两个概念。一个褒义,一个贬义。而且严不一定是严肃,更多的是严谨,严格。学生对于凶的老师都没有好感,而对于严而有才的老师往往特别敬重。这是教国学的老师要向寿镜吾老先生学习重点之一。】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往学与往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往学,是学生到老师那里求学;往教是老师到学生那里施教。师严而后道尊,师道尊而后方可教也。这一段可看到传统教育中受教之前先行尊师礼。且老先生的书房名称和布置均体现古典韵味。从这里,国学教师要学习施教之前先行礼及注意学习环境的布置。行礼很简单,但不能没有。书房也很简单,但不能没有古典韵味。这是教国学的老师要向寿镜吾老先生学习的重点之二。】【孔子牌位,在古代私塾是非常重要的,但三味书屋里竟没有孔子的牌位, 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有其他寓意的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老先生已不完全是一味尊孔的老学究,而是开明的、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力的人。这是教国学的老师要向寿镜吾老先生学习的重点之三。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从传说中的最严厉到师生第一次见面的和蔼地答礼。可以看出老先生是严慈并济的。】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师者形象:高、瘦,须发皆白,戴着大眼镜。当孩子还没见到老师时只关心他严厉不严厉,等到见到一个和蔼答礼的老师后,才想起人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之人,恭敬之心油然而生。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老师的德与才。寿镜吾老先生和蔼质朴,博学方正,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品格,均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这正是教国学的老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四。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退字是关键。洒扫进退之道要在学生日常行为中落实。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五。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学生向渊博的宿儒问“怪哉”,自然惹得老学究不高兴了。这就是宿儒之本真。儒家中的一些思想已在寿镜吾老先生心中种下了根,直接影响了他的思想、行为。但是他只是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并没有使用戒尺或罚跪。以现代的观点看,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也不值得生气,甚至还要耐心回答才是。但这里我们要学习的是老师到底该如何生气。老师生气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不会生气的老师不一定是好老师,可能是好好先生,是孔子所批评的“乡愿,德之贼也” 。鲁迅说:“能憎才能爱。”老师在该生气时就要生气,而且还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老师为什么生气,让学生知道老师是有是非观念,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人。要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真实可感,从而知所进退,知所问答。而绝不像现在有些老师或喜怒不形于色,或喜怒无常,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还经常把个人情绪迁怒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不知所从,莫名地感到恐惧,压抑。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六。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一份三味书屋的学习时间表和课程表。主要分三部分: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其它时间读书。看得出大多数时间是让给学生自由诵读的,而正午的习字和晚上的对课是我们现行国学教学所缺少的。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七。】【老先生对学生从最初的严厉到后来的好起来,体现了先严后宽的教育智慧。让学生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从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从数量上由少到多,从难度上由浅入深,而在质的要求上却由严到松。这是老先生一生执教国学的好经验。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八。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这一段充分体现了寿镜吾老先生是最具童心最可爱最宽容的好老师。学生不敢从前门出去,因为一下子就会被老师发现。那书屋后面的小园就成了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去玩的唯一地方。这里有花坛,有腊梅花,有桂花树,看来这里首先是老先生平常生活情趣之所在。而如今又成了学生偷偷玩耍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可以爬树,折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我想一定是老先生太了解孩子了,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意地让学生溜出去玩。而且只有到了学生溜到园里太多,太久了老先生才开始有所反应。而反应处理时没有罚站,没有抄书,没有打,没有骂,只是在书房里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难道他不知道人都在园子里玩吗?难道他不知道人都在爬树、折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吗?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九。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这里我感觉老先生像跟学生心照不宣一般,学生们总结出规律:一同回去,不行;一个个走回去,就没事。同样的,我们可以猜到,一个个溜出去可以玩,可以;一同溜出去玩,不行。看来,这样的情况一定是经常甚至是每天发生的。所以老先生好像跟小朋友们玩游戏、捉迷藏一般地对待这件事。极耐人寻味。极富有生活情趣。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十。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戒尺打,罚跪,这旧社会教师可以任意施行的手段在老先生这里却基本是摆设,只是吓唬学生,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已,所以作者说这两个都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清瘦的须发皆白的老先生瞪几眼叫读书的样子非常可爱。他对学生的玩心和童趣是真心理解和宽容的。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十一。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国学读什么书?从这里学生读的四句话的出处可以得知,老先生至少教学生四本书:《论语》、《幼学琼林》、《周易》和《尚书》。而且在同一个班级里,每个人读的书是不一样的。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十二。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寿镜吾老先生真是实践身体教育学的教师中的楷模!他真正做到了三点:第一,身教重于言教,每天都亲自与学生一起诵读。现在教国学的老师很多只是叫学生背,老师自己在埋头改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或者偶而小声的跟学生一起读一读,有几人能这样每天都全神贯注地与学生一起读?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十三。第二,以身体的行为艺术来表现国学的醉人魅力。每次朗读,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摇头晃脑,忘我地,陶醉地大声地读着,特别是当学生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的时候,他没有停下来提醒,更没有停下来批评,只是依然大声地忘我地读着,把国学的醉人之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静静地观察他,感受他怎样享受着国学诵读的节奏韵律之美,然后在他的如背景音乐的优美朗诵下,开各种小差,做各种小动作,甚至溜到园里爬树,折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而这又体现了他的第三点:宽容。因为他知道,作为国学老师,能身体力行,每天身教就抓住了国学教学的百分之八十。而正是这精彩的身教,给学生心灵深处种下了永远的国学之根,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永远地记住了宿儒本色中最精彩的一幕。可以说,国学之美,国学之味,国学之神全在老先生的身上活了。他承载了国学之魂,他醉了,在国学诵读中沉醉,在国学诵读中微笑起来,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呵,逝去了。一百年后的今天,偌大的中国,十四亿人口中,再也难以见到这样博学这样可爱的老先生了,再也见不到这样忘我这样陶醉于古文献的老先生了,这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悲哀。这是中国文化的百年孤寂。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十四。】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老先生太宽容了,太有童心了。他默许学生有时读有时开小差;默许学生带各种小说来看,而不是只有四书五经;默许学生带各种类似现在的卡通读物——绣像小说到校;默许学生开小差时进行手工制作,演戏,画卡通画。所以鲁迅说在三味书屋里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画的漫画还集成一本一本的,而且还因为要钱用,卖给有钱的同学。正是因为老先生严而有爱,既让学生学得扎实,又学得轻松,童心没有被压抑,三味书屋才能培养出两位同样是大师级而个性和文风又完全不同的人物: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这是国学教师要学习的重点之十五。

 

 


附:寿镜吾简介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浙江绍兴人,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一生厌恶功名,认为乱世切莫去做官,即使做了官也是昏官。故自他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授书极为认真,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一直过着俭朴、清苦的生活。鲁迅12岁那年到三味书屋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寿镜吾老师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对他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鲁迅每年春节前,总是用“大红八行笺”给寿镜吾老师写“拜年信”,都是恭恭正正的小楷,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之类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