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

2024-03-21 10:04:25
标签: 旅游

      1975年9月,我和厂供销霍大叔出差天津黄骅和江苏镇江,本来计划是走京广线借道北京到天津,再从天津南下江苏,最后从上海返回,绕个大圈,将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游个遍,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河南大洪涝,京广线中断,我们只好绕道上海,先去领略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风光了。

       小时候喜欢读书,在书中多次接触到作家笔下的上海,热闹非凡的南京路,灯红酒绿的大世界,万国风情的外滩等等,对于居住在边陲小城南宁的我来说,无疑是勾魂摄魄的,总想找个机会去体验体验,无奈那时月薪只有30多,除了吃喝玩乐所剩无几,买件当时时髦的的确良衬衣,当月就降格为贫雇农了,连手表、单车都是靠家里资助的,至于旅游,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的梦。现在,上海就踩在脚下,何不多住几天大开眼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轻易糊弄厂领导,这么好的机会,可别走过错过了。当我向霍大叔说明我的意图后,他也很赞许,人呐,谁没点私心?

       在宾馆住下后,洗澡时感觉上海的水不太对劲,有股怪怪的说不出来的味道,后来,在上海的那几天,无论是喝开水喝冷饮(那时矿泉水还没问世),还是在饭店吃饭喝汤,都有这股味道,直至看到苏州河黑乎乎的河水后,才明白那股挥之不去的味道是拜漂白粉所赐。

       我们是上午到达上海的,下午便出现在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上,南京路很长,估计起码有好几公里,那时的南宁可没有那么长的街道。整条南京路都是商店,人流如织,车来车往,百货商店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那身着装和肩上的军用挎包,在五彩缤纷的人群里显得格外不协调,活像个土包子进城,但是想想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解放军战士同样穿着土布军装,不照样神采飞扬,我为什么要自己看低自己?

       南京路很热闹,那里有闻名遐迩的大世界。大世界面积很大,有剧场、电影院、商场、书店、餐厅、儿童游乐园,还有许多露天舞台,有点类似于现在南宁的万达广场。我们去的时候,大世界已经更名为上海青年宫,每天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走出大世界,远处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罐子,这个黑色大罐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巨型煤气罐,说实话,这个大罐子杵在那,不仅不美观,还外带了安全隐患,估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小饭馆吃了晚饭,我们沿着南京路向外滩走去,途经一些小街小巷时,看到不少人在街边纳凉,男男女女穿着宽松的睡衣,或坐或躺,一些阿姨和大妈穿着大短裤慢条斯理地摇着大葵扇,与南宁风情相比,亦别有一番情趣。

       上海人说话频率特别快,本来侬语就听不懂,再加上这么哒哒哒的,像洋鬼子说话一样。我用南宁白话跟霍大叔说,“上海人冇有素质,满大街穿住短裤晒腩,一D形象都冇有。”谁知走在前面的中年男人回过头用纯正的粤语对我说,“后生仔,唔系咁讲喂,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我还以为是遇到广东老乡了,谁知他也是上海人,老家是广东的,通过他了解到,上海有不少上海裔的广东人。

       外滩夜景很美,各种风格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长形的,方形的,塔形的,还有象地球仪圆顶的,色彩斑斓的灯光把这些号称“万国大厦”的建筑物映照得金碧辉煌,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非常壮观,仿若人间仙境。宽阔的人行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外国友人川流不息。当时,黄浦江对面的浦东还没开发,黑夜中闪烁着零零星星的灯火,与外滩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就是被誉为十里洋场的外滩,大上海的地标,世界瞩目的金融中心和外贸中心,而我现在就身处其中,心中难免涌动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兴奋,这趟上海之旅的确不虚此行。

       来到上海,我心中还有两个地方是必须要去看的,一个是淞沪抗战谢晋元将军率领八百壮士孤军奋战的四行仓库,另一个是党的一大会址。

       第二天上午,我和霍大叔来到苏州河畔,近距离瞻仰了四行仓库遗址,默默凭吊当年的八百壮士,站在这块英雄们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我仿佛看见他们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情景,听见他们厮杀呐喊的声音。在这里,也是第一次知道谢晋元将军是我的广东老乡,心里油然升腾起不同寻常的崇敬。

       寻找一大会址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交通图上标明在老城区的小街小巷里,向路人打听,快频率的侬语口音普通话我们听得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为此走了不少弯路。一大会址是一间大约30平米的房间,房间里的桌椅按当年开会的场景摆放,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正是在这里揭竿而起,历经几十年血与火的拼搏,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何等的不容易。我父亲是1939年入党的抗战老兵,是我的偶像和标榜,从小我就立志要继承父亲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下午,通过公用电话与一位在长春208医院治疗脚疾时结识的朋友联系,约定去拜访他,与他共进晚餐,由于霍大叔年纪大,走了两天的路很疲惫,就让他留在宾馆休息了。我的这位朋友是小学语文老师,比我年长3岁,家住老城区,具体什么路什么巷不记得了,总之坐着公车(那时还没出租车)兜兜转转了好半天才找到。由于拜访是临时决定的,没准备什么广西的土特产,我在他家小巷口附近的熟食店买了些烧猪肉和烧鸭,还提上一瓶酒,谁知进了他家,餐桌上只有一小碗咸菜,一碟青菜和一锅白粥,上海小男人吝啬小气名不虚传,南宁有很多支边的上海人,小男人的名号早有耳闻,这回实实在在遇上了,还好我买了熟菜和酒,和他就着这些菜和酒畅谈了分别几年来各自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天,我们告别了大上海,乘坐列车去了镇江。此次上海之行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许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40多年来,我再未踏进上海一步。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