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门石窟---东山石窟万佛沟

(2018-01-08 08:01:06)
标签:

洛阳

龙门石窟

万佛沟

旅游

文化

分类: 洛阳见闻

http://s14/mw690/4d3994bdgx6CCfqED5bdd&690
 http://s8/mw690/4d3994bdgx6CCfrryej77&690

 

万佛沟位于擂鼓台的北面,是一条东西向的山沟,因为沟壑北侧佛龛密集,造像众多,所以称为万佛沟。它是龙门石窟从盛唐到中、晚唐时期的一个造像中心,大约占了龙门唐代造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http://s2/mw690/4d3994bdgx6CCfBMexbb1&690

http://s6/mw690/4d3994bdgx6CCfCmtc9b5&690

http://s9/mw690/4d3994bdgx6CCfCYpQI48&690

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fEqXinaf&690

http://s3/mw690/4d3994bdgx6CCfF9yQG32&690

http://s15/mw690/4d3994bdgx6CCfJb32Kce&690

http://s15/mw690/4d3994bdgx6CCfJXTe6de&690

“东山第一窟”高平郡王洞

开凿于沟北崖壁的最高处,从救苦观音龛沿栈道往沟内行至中部,然后再登上40多级石阶便可去到。它是万佛沟内最大的一个石窟,曾有“东山第一窟”之称。

高平郡王是武则天的侄子武重规,石窟开凿于唐天授元年至神龙元年(690-705年),后因武重规病卒而缀工。后壁主尊阿弥陀佛居中,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侍立,五尊造像均在莲花座上,并以莲茎相连而汇于一起,造型新颖别致。莲座下雕有十身坐佛,其中一尊右臂饰有臂钏,当是密宗的“大日如来佛”的造像。洞门外雕二力士守护。

http://s2/mw690/4d3994bdgx6CCfSOnRvc1&690

http://s11/mw690/4d3994bdgx6CCfTwpK29a&690

http://s8/mw690/4d3994bdgx6CCfUhSlh97&690

http://s2/mw690/4d3994bdgx6CCfXSB0t51&690

白居易的“西方净土变”佛龛

下高平郡王洞继续往东走不远,便可见到一方形浅龛,雕饰琳琅满目,这就是颇为知名的“西方净土变”佛龛。

据说这一佛龛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他晚年笃信佛教,是净土宗的信仰者,并出资雕造了这一佛龛——净土宗无疑是唐代最能吸引民众的一个佛教宗派,《十六观经灵异记》就记述了白居易当年造龛的发愿:“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佛龛开凿于唐武后至玄宗时期(684-756年),画面构图依《阿弥陀》、《无量寿》二经雕刻,描绘的是阿弥陀佛居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形。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居中,两侧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四周刻着眷属众圣和许多菩萨,上部浮雕菩提树、楼台宫阙、宝盖旗幡和飞舞的乐器等;下部刻着伎乐舞蹈,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富丽、气象万千的天国景象。

 http://s3/mw690/4d3994bdgx6CCg3MPg6e2&690

http://s8/mw690/4d3994bdgx6CCg4vTV577&690

http://s1/mw690/4d3994bdgx6CCg7qyDm30&690

http://s11/mw690/4d3994bdgx6CCg8JRcC7a&690

http://s12/mw690/4d3994bdgx6CCgdp8rV6b&690

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geq94jbf&690

http://s10/mw690/4d3994bdgx6CCggxI1j79&690

http://s14/mw690/4d3994bdgx6CCghjxuJed&690

http://s12/mw690/4d3994bdgx6CCgi62Svab&690

千手千眼观音龛——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

位于“万佛沟”东端北侧的崖壁上,就在西方净土变龛的右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身千手千眼观音造像。

观音龛开凿于中唐时期(760-859年),出自《千手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是佛教密宗所崇信的“七观音”之一。另外在佛教故事中,还流传着一个以古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为原型的传说,妙善公主因当年一心事佛而被其父逐出家门,妙庄王盛怒之下又拆除庙宇,逐散僧尼,结果触犯了释迦牟尼,得了一种满身浓疮的怪病。为解除父亲的病痛,妙善毅然献出自己的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感动了释迦牟尼,于是被赐予千手千眼,化身观音,以时时拯救苦难众生。

龛内的观音造像高2.3米,头戴化佛冠,三眼十二臂,各作不同曲伸动作,手势也多有变化;身体周围呈放射状刻着众多小千手,手掌展开,掌内皆刻一眼。

http://s15/mw690/4d3994bdgx6CCgqIwVM3e&690

http://s11/mw690/4d3994bdgx6CCgrXsMi7a&690

http://s5/mw690/4d3994bdgx6CCgsO5gMd4&690

http://s8/mw690/4d3994bdgx6CCgH3ASHe7&690

http://s10/mw690/4d3994bdgx6CCgHRWkx69&690

http://s7/mw690/4d3994bdgx6CCgJhr3U26&690

http://s12/mw690/4d3994bdgx6CCgKAYyL9b&690

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gMmceb6f&690

http://s4/mw690/4d3994bdgx6CCgN62X1b3&690

http://s13/mw690/4d3994bdgx6CCgOGLPC8c&690

http://s7/mw690/4d3994bdgx6CCgPChuK36&690

http://s4/mw690/4d3994bdgx6CCgSBgkzf3&690

救苦观音龛

位于万佛沟沟口北侧的崖坡栈道旁,因龛内有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所刻“救苦观世音菩萨石像铭并序”而得名。又因为发愿主叫卢征,所以也有称之为“卢征龛”的——卢征是唐德宗时期的一位官员,《旧唐书》曾有记载。他两次遭贬,但都能安全返家,深感观音菩萨的呵护而造此观音龛。

龛内仅雕刻观音立像一座,头束发髻,面容饱满,肩披飘带,下身裙带宽大,左手下垂提净瓶,右手上举,造像较为粗犷,可看出晚唐时期观音造像风格的变化。它是龙门石窟中唯一的一座晚唐时期有造像纪年的佛龛。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gWgtcP2f&690

http://s1/mw690/4d3994bdgx6CChaVpYs40&690


http://s4/mw690/4d3994bdgx6CCgZkmjNd3&690

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h0BRTx7f&690

http://s9/mw690/4d3994bdgx6CCh1k4Zib8&690

http://s3/mw690/4d3994bdgx6CCh3VUUq52&690

http://s1/mw690/4d3994bdgx6CCh4I9lCa0&690

精舍

在万佛沟东端深处,有一个大小如一间小屋的空龛,龛高正好可容一人盘坐,周围环境偏僻且幽静,这便是当年僧徒习禅的“精舍”。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虑——佛教禅宗认为,佛者于身为禅,于口为经,于意为禅,因此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中国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于南梁普通元年(520年)由印度渡海来到中国,先在广州修习,后经南京到洛阳,曾在少林寺面壁9年,传说连影子都深深印入石壁,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僧人习禅是一种相当艰苦的思维修行法,它必须澄心静虑才能“深入禅定”,进入“佛国世界”,进而忘却尘世的苦难——而眼前所见的“精舍”,便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晚唐诗人刘沧曾写有《题龙门僧房》一诗,多少道出了僧人习禅的心境——“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僧宿石龛残雪在,雁归沙渚夕阳空。偶将心地向高土,坐指浮生一梦中。”

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hiCx5l1f&690

http://s5/mw690/4d3994bdgx6CChjkvAw44&690

http://s16/mw690/4d3994bdgx6CChjX4nl6f&690

http://s15/mw690/4d3994bdgx6CChmGQCa7e&690

http://s9/mw690/4d3994bdgx6CChnrgJa2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