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见闻---唐代应天门遗址

(2017-12-30 10:04:24)
标签:

洛阳

应天门

旅游

历史

文化

分类: 洛阳见闻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东都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东都城由郭城、皇城、宫城等组成。宫城和皇城建于地势较高的郭城西北隅。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
      这里曾是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和开展外交活动的地方,功能类似现在的北京天安门。武则天称帝等仪式都在应天门城楼上进行。
 
 
 
 
http://s1/middle/4d3994bd4452884903570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随着隋东都洛阳城的营建,宫城正南门应天门一并完工。应天门自隋代建成,一直使用至宋末金初。在500多年间,应天门多次被毁建。初建时,应天门叫则天门,王世充据洛称“郑王”时,将则天门改称顺天门。李世民攻占东都洛阳后,因嫌其太过奢华而用火焚之。唐初,该城门重建后又改称则天门。唐睿宗时,李旦因避其母讳改其名为应天门。

  市文史学家赵跟喜说,应天门是隋唐时政治斗争和历史变迁的见证。公元690年农历九月初九,武则天改唐制称周,她的登基大典就是在当时的则天门举行的。同时,她颁布诏令,特赦罪犯,大酺(pú,欢聚饮酒)天下。武则天还在这里接见四夷使节,举办国事活动。

  应天门南与隋唐洛阳城郭城南门定鼎门遥望,中间为里坊区,由天街相连,天街两侧种有柳树,风景秀丽。

  韩愈有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赵跟喜说,这首诗说的“天街”就是应天门前的天街。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对应天门遗址进行勘察;20世纪80年代发掘出应天门门道基石、城门洞与城台墩基;20世纪90年代探明应天门的阙形制为三出阙。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应天门是以门楼为主体,两侧辅以垛楼并向南伸出阙楼,中间有廊庑连接的建筑群。

  应天门遗址平面呈“凹”字型,下部墩基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60米,城门进深约25米。在这样的墩基上建起高约35米的城门,其雄伟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考古人员发掘发现,应天门城门遗址大致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城门遗址残存有墩台、门道、隔墙、东西飞廊、东西垛楼、东西两阙等遗迹;晚期城门遗址即文献所记载的五凤楼遗址,残存有墩台、门道、东西飞廊、东西垛楼、东西两阙及东西马道等遗迹。

  在隋唐洛阳城宫城内轴线西侧,考古人员还发现应天门遗址北侧有两排立砖,立砖南部有用小鹅卵石砌成的长约13米的排水沟,立砖和排水沟东面还有一石制柱础。

  考古人员据此推测,隋唐时期的应天门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应天门上还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

  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汴梁时期的丹凤门和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遣隋使、遣唐使造访之地碑,向人们诉说洛阳昔日开放的国际大都市的辉煌。http://s11/middle/4d3994bd4452884e6bc3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