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京原铁路(下)

(2017-01-20 00:00:52)

在铁道兵参建的工程中,京原铁路的资料留存很少,仅有《京原铁路施工总结》一书,外加零零星星的文章,计:“铁道兵简史”中对京原铁路的概述,马怀金写的一篇几千字的散文《在古长城内外》,曾任铁道兵十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京原铁路建设的姜世良写的回忆文章《挺进太行山 修建京原路》等。网上有关修建京原铁路的文章也少。这大概是因为京原铁路与当时的战备与军事的保密性质有关系。

昨天,我参阅了以上书籍的材料,对京原铁路做了概貌性的介绍。

多年来,做铁道兵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项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为国家和军队的一支功勋部队树碑立传,让人民了解铁道兵对国家的贡献,让铁道兵的子孙纪念父辈的那份荣誉。这是大的道理与情怀。而我更多的是想到铁道兵数百万将士,他们的劳动与人生价值,需要通过宣传留在神州大地上一项项工程,来得到体现。比如说,许许多多的铁道兵战友,他们短暂的青春年华,仅仅奉献于一条铁路线,甚至一座隧道、桥梁,就解甲归田回故乡。暮年回首,自己一生有过哪些光彩与荣耀呢?当然,当过铁道兵,都能历数一些工程,其艰苦,血泪,牺牲……但更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曾经的辛苦、贡献的工程,与国家和民族的安全、进步相关联。比如,京原铁路,建设者是在为一场有可能爆发的战争而出力流汗。你一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呢!

 


我的心你最懂。昨天读者的留言,给了我的莫大的安慰。

利国公众号留言:我是十六团十六连的,曾经担任果园段护坡的任务,肩扛手搬大片石。如果有机会,真想再看看那美丽的地方。

韩新军公众号留言:我在四师十六团后来的十四局一处工作二十年。八十年代因为工作的事情,去过团部驻地良乡镇坨里村。留下的“老铁”指着不远的隧道对我说,这是咱们团打的。

 


快乐人生公众号留言: 京原铁路是我当铁道兵所修的第一条铁路。团部驻在灵丘县东河南,施工部队驻在沿线山沟里,当初写新闻报道,下连队采访,坐在解放牌卡车上,顶风冒寒,爬隧道、登桥涵,见证了铁道兵艰难的隧道施工。走小路修铁路,创造条件大干快上,14连指导员孙明超在小寨隧道的掌子面上,为救战士姜在平,就牺牲在这里……《铁道兵》报还专题报道过。“尊干爱兵的传统”在这个连队深深扎下了根。后来该连在南疆铁路修建上新光三号隧道进口下导坑艰巨任务,19811017日《铁道兵》报刊登的“一个令人称赞的连队”,讲的也是14连。

听石者-范成涛公众号留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条跌路承担着一个国家的战略任务,一条铁路牵动着整个民族的命运,一条铁路就是一场战役,战役中开山凿路不畏牺牲的就是英雄的铁道兵。

 


丁茹芳微信朋友圈留言:直奔七的老太太我,关注您的公众号一个月啦。虽然才疏学浅,但是,拜读你的文章是我生活的必须。你的每一篇文章、评论,字里行间充满对读者的真诚和热爱。在当今社会,可能有些人比权利、比金钱、比阔气,而您却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始终如一耕耘着,不攀不比、不争不夺是你人生的航标,敬佩你。

今天,读了“京原铁路”这篇文章,内心无比激动。山西灵丘、紫荆关、高牌店那些往事就在眼前,仿佛又听到有人敲门,让老爷子赶快起床,抢救连队隧道塌方砸伤的战士;仿佛我又乘坐解放牌汽车从高牌店去周口店当兵的路上;仿佛我又在背着药箱,脚踏皑皑白雪,行走在连队战士中间送医送药,活动房屋、大菜馅包子……似在昨天啊!

 


本草微信朋友圈留言:曾经在京原铁路线上的十渡呆了三年,京原铁路线上的各个站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老唐微信朋友圈留言:在驿马岭隧道岀囗平导施工中,我带领的工班曾创造了单班掘进432米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永久的纪念:头部和手缝过针,腿留下了伤疤,战友们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的疾病………2015年我5月,我从平型关到云彩岭、驿马岭、紫荆关的大兴安和奇峰塔隧道旧地重游,感慨万千。我退休后去各地看望了一些同连的战友,心情可想而知……

以上是朋友们读过文章后的感受。

 


今天,我还对修建京原铁路时的一些故事稍作介绍。

当过铁道兵的人知道,修铁路各项工作中,以打隧道最危险、最艰苦。而京原铁路隧道120座,延长8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四分之一(我曾看到语焉不详的记载:为战争防护,选择覆盖层厚的地段开掘隧道)。指战员们征服过“豆腐”地质、特坚石地质、地下暗河等隧道。


云彩岭隧道是“卡脖子”工程。有一年大年初一,团首长到工地拜年,十三个连队空空荡荡,全体官兵都在隧道里决战。

全长7031.9米、曾是70年代中国铁路最长的隧道——驿马岭隧道,十几处断层、两百多个溶洞,暗河汇流穿插其间。在抢险的时候,团长侯日菲在隧道内的避车道搭铺。铺上塑料布雨水滴答,铺下流水潺潺,斗车川流不息,硝烟硫磺气味刺鼻……侯团长就在这个“岗位”连续半个月昼夜指挥作战。

小寨隧道,指导员孙明超在塌方一瞬间,抢步上前推开战友,壮烈牺牲。

小何二号隧道,断层塌方将四名战士、四名支铁民兵堵在仅有十几米活动空间的导坑。隧道内外紧急抢险,一昼夜掘出能容一人爬出的小洞。塌方随时会发生,生死一刹那,8位英雄,不是夺路而逃,而是争先恐后陈述自己应当最后逃生的理由。最后班长命令民兵先行……

太行山,山知道我,水知道我,知道我们铁道兵修建京原铁路的故事!

 http://s10/mw690/001db9oOzy787k3j91f4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