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安古城墙”,中国十大县域古城墙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健康收藏 |
分类: 情感文学 |
千年“文安古城墙”,中国十大县域古城墙
张克锋
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里,隐藏着一座历经千余年的古城墙——她就在河北省廊坊市的文安县。
“文安”,自西汉初年置县,地处京津之间。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而得名。
有文载:“文安地处京津保三角之重心,邑之小城,东临大洼古淀,西靠卢鄚古道,城南一水相望,城北四方通衢。冀中县治古城墙者,唯文安独有也。”
文安古城墙,位于文安县城内,周围有四面,近于方形。始建于隋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平遥县城”,其历史年代都不及“文安古城”。
“天涯社区”刊载的“中国10处县城古城墙”,即至今仍保留完整城墙的十座古城有:寿州、文安、潮州、荆州、台州、射洪、安康、常德、径县。惊叹——“文安古城墙”名列之一!
文安古城的围长,历代《文安县志》记载,周围1275丈5尺,计7里1分,今有人据此计算出为4252米。按这一长度,文安城围长,应该是市制8.5华里多一点。
历史上,文安古城墙首先是围绕“防御”战略体系而建。城上可以跑车和操练。墙体是用石灰、桐油、米汤汁混合夹浆,固若金汤,屹立千百年巍然无恙。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炮台、垛口、女儿墙等一系列军事设施组成。文安古城有五座城门,东曰“迎恩门”,西曰“永定门”,南曰“来薰门”,北曰“拱辰门”,小南关曰“作新门”。
特别要提的是,文安地处九河下梢,水患频仍。为防洪水侵袭,古城墙还是围绕“防水”战略体系而建。民国本《文安县志》对“文安古城墙”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固非若漆城难上,然以御盗贼则城也,以捍大水则堤也,当勍寇、惊涛之洊至,则城而堤、堤而城也。城之所关重矣哉!”
解放后,在冀中平原,类似于“文安古城墙”这样完整的城墙,是绝无仅有的。1980年,华东工学院建工系考察人员评价说:“文安古城墙是目前全国现有城墙中较完整的一座”。1987年,文安古城墙被确定为河北省文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安古城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而且还有着特别的旅游观光潜值,是重要的人文资源和文化符号。是见证文安历史的“活化石”!
2018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专家表示,文安县古城墙总体格局、形制结构保存较好,其材料工艺反映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建筑特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基本符合国保单位的申报条件,可以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荏苒,千百年来,沧桑的文安古城墙静静的坐落在这片土地上,经受着自然界风雨的侵蚀。近些年来,由于城区内私搭乱建和文物保护意识不够等因素,文安古城墙正面临着被逐步侵占、毁坏的危险。文安古城墙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就像一个孤寡老人,风烛残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在此,笔者诚挚呼吁各级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要认真履行维护文物保护的职责,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公益机构和有志之士奉献爱心,像善待老人一样,善待文安古城墙!














作者:张克锋,河北文安人,河北张克锋律师事务所主任,国家一级律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廊坊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