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底气是什么?

标签:
法律教育文化情怀底气 |
分类: 法律研讨 |
法律人的底气是什么?
2023.9.22张克锋在中国“社科法硕”法律诊所开班仪式上的发言
大家好!
今天“社科法硕”法律诊所开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教授亲临现场,参加我们的开班仪式,感到意外更兴奋。
开班之际,我跟同学们分享一个话题:“法律人的底气是什么?”在前年,我曾邀请我市原市委书记张成起到律所,他曾说过“没有本事的底气都是空谈”。今天我想借鉴这句话,跟同学们聊聊“法律人的底气”。我认为,真正的法律人,不但要有法律学识,还要有法律技能,更要有涵养和情怀,这才是法律人的底气。
今天,我之所以要说“法律人的底气”,主要是针对近期北京律师圈的一些乱象,他(她)们不知哪来的“底气”?什么都敢说:有的在视频号公开说《北京律师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办案经验足》;还有的标榜自己为“北京专业刑事辩护律师、精英律师、著名刑事律师,北京市金牌律师、全国刑事辩护第一品牌”;甚至还说“北京律师的优势就在敢于对抗,北京律师不受地方管制”,“北京律师的特点,就是仗义执言”等等。
我不禁要问:难道我们外的律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经验不足?难道我们外地律师就不敢“仗义执言”?这显然是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涉嫌不正当竞争。
至于所谓的“金牌、品牌、专业、第一、著名律师”,明显属违规宣传。我还注意到,有个“北京执业38年、全国34省市刑事办案经验”的郑律师抖音封面上还有一句吸眼球的标注“郑律师收费一百万”。我想要问的是,这么贵的律师,一般老百姓请得起吗?这里的“仗义执言”是不是要一百万作“底气”呢?
今天我要跟同学们说的是,律师是法律人,不是商人,律师是文化人。律师的底气,不在于你是“北京律师”,还是一百万的律师价位。真正优秀的律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法律技能上,而不是过度宣传自己贬低他人。“海量”的自我宣传,不如高质量的胜诉率甚至“无罪判决”更有“底气”。
客观地说,北京确实有不少专业能力强、道德水准高的律师。但不可否认。北京律师被投诉、被处罚的,也比比皆是。前些天,北京市一天就吊证9名律师!
我欣赏北京著名律师吕良彪写的《律师营销要有尊严》一文,“做律师、做人,一定是品德的力量最有力量、最恒久的,专业与能力是律师的安身之本”。
我高兴的看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坚持为社科法硕授课的这批兼职老师们,除了我之外,都是北京律师,他(她)们多是社科法硕毕业的,律师工作之余参与法律教学,更多是为了回报母校,再就是热爱法律,从来不计较课酬和耽误办案“挣钱”,情愿奉献法律经验给学子们,这些社科法硕兼职老师没有一个自吹自擂的,他们的“底气”是法律人的责任和情怀。
今天,我还要着重说一下我们民事班的刘昌松老师,他也是北京律师,也办过多起无罪刑事案件,可他十分谦逊,从没见他如何宣传或者吹嘘自己多厉害,他更多的是勤于笔耕,常年在《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担任法律评论员,还先后出版了《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像法学家那样思考》等专著,他是我钦佩的有底气的北京律师之一。
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不再耽误大家时间了。最后,还是让我们一起牢记中国社科院大学“笃学、慎思、明辨、尚行”校训,努力学习钻研法律,恪守法律伦理,做“有底气”的法律人。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