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话反做》游戏作文反思

(2016-05-23 12:59:03)
标签:

教育

分类: 公开课

《正话反做》游戏作文反思

                             洋庄老区学校  许虹

题编号

wys201410127

标签

公开课反思

时间

2016.05.12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冲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取消教师作文课上的权威和垄断地位,还学生作文本色。让学生体验生活,积淀生活的情感。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内心感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能围绕游戏活动把过程写具体。同时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挖掘习作素材,丰富习作内容。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游戏作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激励孩子在愉悦中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让孩子玩了写,写了玩,玩玩写写,写写玩玩,把欢乐带进作文的天地。

    用先做游戏后写作的方法,既可以向孩子们提供生活素材、可以在游戏的进行中将生活的片段展示给孩子们看,帮助他们学习用五官进行观察,又可以激起他们的投入兴趣和表达热情,这就解决了生活素材和写作激情的问题。

在游戏作文中,有两大需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一是游戏,二是习作。

一、关于游戏。

    1、创设好游戏氛围。

    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将课堂的任何活动设计成为具有竞赛的性质,游戏的氛围就出现了。譬如《正话反说》,我采用淘汰赛,先是请表现好的一组自信地上台对决,失败的出局,这就创造了很多观察点,再二组对决,成功的获胜。立刻,游戏的意味产生了。这里的成败输赢的刺激,使学生感到了活动的紧张,并且会产生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搞好这次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出现了很多的写作资源。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中年级的学生同样还不太会观察,他们的观察过于简单,往往一句话就描述完了。但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他的观察能力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细致的观察。我教学中,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多种观察方法。出示观察要求,请带上你的眼、耳、心1看到了什么?(表情、动作)2听到了什么?(语言)3想到了什么?(心理活动)4教室里的气氛如何?(场面描写)5有什么感受?有意识地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比赛中同学有什么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是怎样表现的?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大多数都是人物的动作,我逐步引导孩子还要说出人物的表情和内心。这样,学生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动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多了几份感悟,多了几份细腻,学生的一句话活动过程就变成了一段话。

二、关于习作

    1、认清游戏与作文的关系。

    作为实验教师,千万要认清的就是游戏与作文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学生不会作文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无生活之源,自然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于是,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孩子自然就会写作。于是给孩子做游戏,让孩子写游戏作文,就完成了写作教学的任务。其实这种想法存在本质的错误。的确,让孩子进行游戏,学生的写作资源丰富了,一些学生能写出一些优秀的作文来。但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是缺乏写作的技巧,不会写作。所以,教师还应该是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技能,不断地巩固这种技能。

    2、抓住写作中遇到的瓶颈。

    游戏给了学生一个写作平台的同时,也给了教师作文教学一个很好的指导的平台。那么怎样指导孩子把作文写具体呢,我们要首先明白孩子的记忆特点。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会捕捉信息,有很强的观察力与记忆能力。但小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在游戏的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包括当时的情节,往往是稍纵即逝,学生是很难捕捉的,更别说把当时的情景描写出来的。所以我们采用回忆精彩瞬间的方法:让学生再次说说游戏时,哪位同学让你印象 最深?他做了些什么?脸上有什么表情?你想到了什么?教室里的气氛怎样?你游戏成功了吗?你有什么想法?同时还提供了习作框架和好词好句贴士,这样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不章可循。在学生习作之后,我们会更加注重习作的修改,用重现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找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游戏作文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201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