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淡水钓组浮漂配重的原理浅析

(2014-04-17 22:58:26)
标签:

休闲

分类: 钓法和钓组
   世界淡水鱼钓法随着中国队的出征被带回国内,近一年来在钓鱼人中影响越来越大。加之今年十月在我国举办的世界钓鱼邀请赛的影响,很多钓友都在尝试着世界淡水鱼钓法,并与传统钓法相互结合从而丰富我们钓鱼文化。笔者本着学习的态度,对世界淡水鱼钓法的线组配重尝试着作了一次分析,由于水平有限,请广大钓鱼高手给与斧正。

国际比赛规则规定:…………….不允许超过浮漂配重钓鱼,必须使用悬坠。浮漂(配重)的主要浮重不可触底,允许10%的浮重可触底。 

 

为什么要10%触底? 我们在传统钓时多数是将铅坠调到底的,为的是求稳,尤其在自然水域--江河、湖泊及有暗流的水库等(还有风浪等因素) ,在这些条件下用悬坠钓法是钓不好鱼的。但是问题又来了:用传统钓法漂是稳定了但灵敏度却又降低了,于是有了跑铅的钓法。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世界淡水鱼钓组的配重布置(图一),直观感觉是继承了传统钓的“稳”和悬坠钓的“灵”是集大成者。 

  

“稳定”得有一个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灵”也无从谈起,在讨论之前,有几个先决条件要提出: 

 

1、   鱼的个体大小,决定了鱼在吸饵时力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选用配重的大小;因此,分析过程中只以一种假设为前提,尽量不涉及过多变量。如最小为50g的鱼。 

 

2、   在正常鱼情下鱼的吃口, 

  

3、   使用国际淡水鱼(休闲)钓法;
http://bbs.popfishing.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bbs.popfishing.com/UploadFile/2005-9/2005928113416238.jpg
http://bbs.popfishing.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bbs.popfishing.com/UploadFile/2005-9/2005928113042653.jpg  

  

下面分析在合理稳定的前提下即浮漂配重没有超过规定,而且是10%触底,鱼吃饵时铅坠的变化(图2-1)。 

 

以2.5g野精灵浮漂作说明, 当10%配重触底时,子线上的铅坠是0.25g;假设,鱼能把这10%铅抬起,说明鱼咀的吸力大于饵+钩+铅的重量,铅重可近似等于鱼嘴的吸力 。当50g或大于50g的鱼吃饵时会牵动子线将触底铅坠抬起并且使水线产生位移,F2的力由以前钓50g鱼送漂时铅坠的重量----设定为3g,其余所设参数见图2-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 (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a =F÷M 

 

在本题中a1 (瞬时加速度)=(G-f 2×sinθ)÷cosθ1÷m=0.78 

 

 

其中:m是10%铅坠  G=铅重总和 

 

条件1、我们讨论当鱼咬钩带动卧底铅坠离开地面时,浮漂变化的灵敏情况;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以得出F1也是对浮漂向下的牵引力;根据公式可知:F1= F2×cosθ÷sinθ1     

  

f1=3×0.9659÷0.1736=16.69g   

 

a1 16.69g÷2.5g=6.676 

 

这个结果表明,一个很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重力加速度,起到了一个类似二极管的放大作用。 

  

但是实际上这种向下的牵引力还要加上悬浮(90%)的配重的(重)质量。只是考虑到水的密度对下降浮漂和悬浮铅坠的阻力作用我把它们相互抵消了。 

  

条件2、我们讨论当鱼咬钩带动卧底铅坠离开地面的瞬间,铅坠对鱼嘴的牵引力的大小;前面假设过鱼嘴的吸力近似于铅重,但不等于说铅重全部加在于嘴上。 

 

由图2.2-2得出  铅坠向下的重力m等于f1和f2两个分力的合力, 即 m=F2×sinθ﹢F1×cosθ1        

  

   得  F2=( G-F1×cosθ1)÷sinθ 

  

f2<m 

 

从上式中可以得出: 

 

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当鱼吃饵时10%卧底的铅坠并不是全部加在鱼嘴上,而是被两个向上的拽力分解了,这样就部分降低了鱼吃食的警觉性,也提高了上鱼率。 

 

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鱼咬钩时,只需要很小的吸力就能把落地铅坠抬起,但却有很大的重力使浮漂产生醒目的位移,换句话说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可以使浮漂变得很灵敏,从而克服了传统钓中一块铅坠到底的“钝” 。 

 

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这种钓法会比传统钓灵敏的原因-----进行传统钓时,由于铅坠的全部重量都加在一点上,(算式省略) 即G′(全部铅重)>G(部分铅重即10%铅重)  则铅重对鱼嘴的拽力F2′>F2,这样的话,鱼在吃饵时不但要克服很大的重量才能使浮漂产生较大变化而且增加了鱼吃饵的警觉性,所以说这种钓法会比传统钓灵。 

 

那么这种配重方法和悬坠钓的基本状态比呢,它应属于悬坠钓理论的大钝范围内的,所以不用多讲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世界淡水鱼钓法中的调漂法要比悬坠钓调漂法稳定得多;比传统钓的调漂法灵敏得多。 

  

如果说台湾引进的悬坠钓法对传统钓产生了第一次革命的话,那么国际淡水鱼钓法理论的渗入将会对传统钓或休闲钓产生第二次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