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

(2016-06-12 09:54:3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

博才小学    崔莹

    老师们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对第五单元《三角形》进行新教材分析。说是分析,其实就是在这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领悟,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这一单元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三角形的特性,第二个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第三个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第一个方面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二方面是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第三方面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渗透合情推理。

三、编排变化与特点

接下来主要说一下教材的编排变化。

第一个就是突出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本质。

在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我们的新教材除了像实验教材那样让两个小孩来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对比来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及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样一个特点之外,还新添了一个探索活动就是例2,就是让学生分别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或四根小棒来摆四边形,就是让学生发现,我用三根小棒只能摆出一种形状的三角形,而用四根小棒来摆四边形的时候,它的各种形状都有了,而且数量是很多的,是不固定的。通过小棒拼摆的这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了,它的唯一形状也就确定了。那么这样就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三角形的不易变形,突出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数学本质。

第二个变化就是按照课标的要求,增删了一些知识点。

我们首先看看删去的内容,以前的四年级下册在认识了三角形之后安排了一小节叫“图形的拼组”,我们修订教材将这个内容删去了。这样处理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个就是课标在第一学段就已经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拼图,所以修订教材就在一年级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安排了用这些相应的图形进行了拼组活动。第二个方面是本单元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性质,重点是探讨三角形的特征,所以说这个拼组活动和三角形特征关联也不大,所以就将它删掉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概念和知识点,比如像例3,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我们就通过探索小明上学的路线,在这三条路线当中,使学生明确两点之间所有连线线段最短,并且明确给出了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一个概念,这是增加的。另外就是在让学生按照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过后,我们教材又单独给出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来探索直角边和斜边的数量关系,并有意识的让学生对直角边和斜边进行测量,来探讨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来丰富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认识。

第三个变化就是淡化了对三角形按边分类。

我们的试验教材是明确按角分和按边分,而在修订教材中就讲按角分,按边分淡化了,有意识的进行淡化。为什么淡化按边分主要出于以下考虑:因为按边分多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也容易分类不清,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修订教材只是明确地提出按角分,有意识的淡化了按边分。在具体编排上,我们仅仅要求通过小朋友的这句话:“观察一下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一句话,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边的特点而没明确提出分类,这样编排的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这样一些活动来认识一些边长比较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就行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等边三角形也是一个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就可以了。

第四个变化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因为我们知道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所以本单元就特别注意体现这一特点和它的作用。比如让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算一算这些活动探索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后,我们再做一做中编排了这样一道题三角形的两个角是140°和25°,求∠2的度数。就是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让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来进行推导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一个例7,就是让学生利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经验来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问题,在探索过程中也同时渗透一些转化的思想。另外还在练习当中进一步让学生探索五边形、六边形,利用画虚线、画辅助线这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从而在这样的一些活动当中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图形处理能力。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因为三角形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操作性很强,例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当中探索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就是我所做的教材分析,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