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照片上的历史线索

(2022-12-03 11:05:28)

照片上的历史线索

 

照片上的历史线索

由于集邮,奠定了我收藏的基础。。老照片和老明信片凡是与延庆有关联的都是我的收藏标的。这样一来经常想要翻动照片和明信片,就会产生一种追忆延庆过去的萌动。在我的收藏中,有两张照片提供了这样的历史线索。这张照片中,一位中年壮汉,肩挑担子身正腰直立,立在路中央,身边是一个山口,背景是长城和敌楼,脚下是山间乱石路。经过实地考证照片上长城是八达岭长城,敌楼是八达岭长城北2楼,在敌楼的右面有一个长城的出入洞口,完全符合八达岭长城特征。挑担人身旁的山口是八达岭出关城东城门(居庸外镇)向东南即将转过第一道弯(大停车场上面)的地方,脚下就是著名的关沟古道。据判断挑担的人应该是青龙桥村人(青龙桥村距这个山口大约1公里),他挑着单子往八达岭方向去。挑担的人是谁,他的后人又是谁,是要通过这张照片继续追寻的目标,这也是永续的任务。这张照片拍摄于1903年,英国旅行家埃德温·赫德一行游览了弹琴峡五贵头后,行进到距八达岭“居庸外镇”不远的地方拍摄到了这个挑夫的照片。照片尺寸为:13.8厘米×8.7厘米,黑白横式。

 

照片上的历史线索

青龙桥村现已不复存在。据说1961年因国家建设需要占用青龙桥村被整体拆除。青龙桥的村民们分别被安置在岔道村、石佛寺村和黄土梁村,也就是青龙桥村人的脉序依然延续。青龙桥村庄不大,街道不长,房子不多,整条街道两侧住宅大多数是明清式建筑构架。从明清时代的房屋种类看,照片上青龙桥村的房屋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大清水脊房屋(比较富有人家的房子),小清水脊房屋(中等人家的房子)和过垄脊房屋(一般人家的房子),看样子都是传统北京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形制。可以判断,当时的青龙桥村还是比较富有的。因为青龙桥村这条主街道本身也是关沟古道中的一部分。民国以前南来北往的商贾和商队从此通过,是比较繁华的,就是京张铁路通车后,来八达岭的人从青龙桥站下车去八达岭这里也是必经之路。这里应该有大大小小的旅社、店铺之类,供过往的商人游客停留住宿和货物交易。由于这里是山区,可供种植庄稼的土地面积有限,也比较分散,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过去的“旅游业”。照片为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教育调查委员会考察团成员之一的汤玛斯·张柏林1909年拍摄。

摄影是无声的语言,特别是在述说历史的时候,其真实可靠性往往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无声胜有声,一图胜过前言。所以在此我用间断的文字叙述,主要是用照片感受延庆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