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车站——杨站长——一摞书
青龙桥车站——杨站长——一摞书
2021年12月15日,我和爱人一大早就赶往距我们居住的城市25公里的青龙桥火车站。是我们事先和车站的杨存信站长约定好的时间。
因为喜欢京张铁路,更喜欢100多年的青龙桥火车站,我已经多次来拜访瞻仰青龙桥火车站,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心想,以往都是我们自己在看在拍照片,有的东西能了解有些则不了解。有了杨站长为我们讲解我们不是很幸福吗!虽然和杨存信站长神交已久而且对他也仰慕已久,但是总没有机会谋面。今天要面对面的亲耳聆听杨站长讲述青龙桥火车站的前世今生的“故事”。我和爱人都非常的激动和期盼。
青龙桥站上詹天佑铜像
早就听说过杨存信站长的“故事”。杨站长和他的老父亲是两代守护青龙桥火车站的世家,他们父子两代人守护百年老站七十多年,令我们十分敬佩。杨站长是在青龙桥车站出生长大,用他一句话讲就是对青龙桥车站有一种非同一般人的特殊情感。正是这份情感1981年父亲退休后,他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信号灯,在青龙桥火车站一干就是30多年。这30多年中,他不但干好本职工作,还不断挖掘和传承着百年京张铁路和青龙桥火车站的历史和文化。从他滔滔不绝的讲述和激动兴奋的眼神中,我们就知道他对这里有多么的钟情和热爱了。他把青龙桥车站和京张铁路当做自己工作之外的重要事业,也把车站当做自己的“家”,也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呵护。几十年来他把精力全部投入于此,他说道了也做到了,几十年来杨站长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在践行着。
与杨站长首次见面后,经过短暂的寒暄,杨站长马上进入角色。他首先站在詹天佑先生铜像前为我们讲述铜像从1922年敬立,后来经过破坏再修复的经过,让我们对詹工的铜像更加敬佩。院内有一个角落是京张老铁路的路轨和一些刻有我们不认识的字码的混凝土碑,经过杨站长精细认真的讲述,我们就像小学生一样的倾听,终于搞懂了,原来混凝土碑上我们不认识的字码叫做“苏州码子”,是过去苏州商人收付款记账用的特殊字码被詹天佑先生用在京张铁路沿线的各种标识中,而且这种代码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我们感到很惊奇,感叹这也是我们先人的智慧和创造,也是为我们留下的遗产。
接着我们一起进入青龙桥纪念馆。青龙桥纪念馆是用青龙桥车站的候车厅布展的。本来面积就不大,里边陈列着早期京张铁路运行图,和很多珍贵的有关青龙桥火车站的照片,布置的很紧凑,内容也丰富。小小的纪念馆陈列的很有层次感,从车站建成后的运行到日本侵华后侵占青龙桥车站为侵略者所用,到抗张胜利后车站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重新修复和运营的过程,让我们感到震撼!
这里有早期就设立的詹天佑纪念馆,展陈着詹天佑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京张铁路修建的经过,以及艺术家用笔墨“丹青”记录下的不同历史时刻;这里还开辟了党史教育馆,陈列着京张铁路沿线的第一个红色党支部——康庄车站党支部的历史图片,很有说服力,是一个很好的党史教育基地。看上去就知道以上各馆的陈列都是杨站长的用心规划和精心布置。
杨站长讲到每个展室的每个收藏品,都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因为这些都是他的努力,他的心血,所以,他才非常熟悉。用杨站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坚守的不只是这个车站,还有京张铁路百年历史文化”。这是他践行自己承诺的见证。源于杨站长一直呕心沥血在守候和传承京张铁路和青龙桥车站的历史和文化,2017年被北京铁路局集团公司推选为“最美京铁人”道德模范称号。
杨站长还送了我一些书籍,都是京张铁路和青龙桥站有关的,回来一看有8本书册,其中有《百年老站——青龙桥》《品读京张铁路》等书,这些书有些事专业作家的作品,其中一本《用于敢为谋求社会进步——詹公天佑奋斗精神及其成就》是詹天佑长孙的作品,还有些是瞻仰青龙桥车站后有感而创作的业余作者们,这是研究和展现京张铁路和青龙桥火车站的非常珍贵的资料。这次不仅脑子记满了杨站长讲述的青龙桥的前世今生“故事”,还沉甸甸的带回来一摞书。是我们研究青龙桥火车站的精神食粮。
为了保护老京张铁路遗产,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青龙桥火车站早在2008年就被首都博物馆确定为工业遗产,老站房和詹天佑墓等都进行了修缮和恢复原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2013年老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包含青龙桥火车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车站旁百年柳树 徐兰凤摄影
因为杨站长还要去市里开会,快速的为我们讲述了青龙桥车站的故事,我们意犹未尽。从车站出来后,杨站长在送我们的时候,用手指着站台边上的一个粗壮的柳树,讲这棵大柳树和京张铁路同龄,一个柳树是北方的主要树种,能够长到110多年实属书罕见,她也是青龙桥火车站百年来经历的见证。我们我们就此告别杨站长。
想写进去的东西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此文不敢写得太长,只是笼统而概略的这样写一篇博客。杨站长的精彩讲述、里面精彩的照片和人物故事待分期分专题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