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分层教学

(2017-05-17 08:18:36)

心理学家面鲁姆曾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和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学习时间、情感资助,给予个别指导和给予必要的重新学习机会。分层教学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长期以来,许多教育专家以及众多的教学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现实存在的“教师质量”和“学生质量”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环境的不同,所以在现实中很难达到“教师大同,学生大同”的理想境界。这也就需要我们在真正意义上实施因材施教。

一、明确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中各层次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教学新知”前将这些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分层明确目标”可以将“掌握”这一认知目标分为:记忆型掌握,理解型掌握,分析归纳型掌握,迁移创造型掌握四种层次的认知目标。在教学新知前,应该帮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层次,并根据自身的认知基础确定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

二、全面的掌握不同学生学习水平 

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课堂提问、小测试、实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技能、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学习兴趣等,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就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划组,组成几个学习的小组,把每一组内的学生名单记在备课本上。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能叫出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各种爱好。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成绩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乐观的对待每个学生的发展,树立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 

三、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分层次教学时,我们要从备课阶段做起,将教学时间、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充分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要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尤其是在例题的讲解、巩固练习方面,要做到针对性。在面向全体的时候,照顾个别。努力做到,虽然分层,但不散;尽管面向整体,但不死板。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随时做好调控,将因材施教自然的融合到预习、提问、练习、辅导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四、题型分层设计,进行科学考查与评价分层

如果只用试卷进行考查,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永远比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考的分数多,这样就不利于调动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他们经过几次努力,仍然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后时,就会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我们要在具体考查、评价学生的时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尤其是完成作业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设计作业题型A类:除做必做题和选做题外,再做拔高和拓展题。试题由教师提供,定期布置,要求完成并注重落实。B类: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C类:完成必做题,以书本基础训练题为主(个别沟通)。

分层教学是试图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其“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当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与认知结构有关外,与学生的心理结构、情感结构、动作(行为)结构等结构要素有着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