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读教材

(2016-03-01 19:07:23)

如何解读教材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沟通知识与学生的桥梁,是高中数学知识的权威,教材在数学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地位,正确地认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每个教师认真解读教材,下面谈谈自己对解读教材的一点浅薄认识。

第一,用心读教科书,教材使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蓝本,需要我们反复的用心读,我每教一遍,每读一遍教材,教材给我的感受都不一样,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

1)整体把握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就是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要通览教材。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教授对此有过专门的论述:“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哪个年级的教师,都应该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通读教材,认真对照课程标准,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什么,哪些知识前后可以整合起来,本套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例是什么,教材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画出本学段教材的知识网络图,写出教材分析。”

 通览教材的要求是:对所教学段的教材体系有宏观的把握,清楚自己要教的某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明白如何承上,如何启下,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

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好数学”和“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在整体分析中,要重视整个章节的数学分析和重点分析,,我们要站在高于高中数学内容的角度进行数学层面的把握,才能更好理解课标要求的定位,才能准确把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擒贼先擒王,打蛇要打七寸,整体把握教材要把握重难点,重视章节的数学本质,在教学中要准确定位,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重点内容,要千方百计的让学生掌握,对于细枝末节的非本质内容,就点到为止即可。

    2)初步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知识本质,新课标特别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要以学生的后继发展为重,而不应该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以知识为本位教学,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试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及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3)掌握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编写者在努力追求既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又符合数学知识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教材结构。如,集合交集并集补集概念的给出,空间几何中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判定定理的给出,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定义的给出,等等,都是避开了抽象的理论,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即感知-表象-抽象概括-运用的方式自然而然的给出。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教材以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展现,如,解析几何中,我们先学习了直线和圆的知识,使学生对解析几何有了初步的认识,到高二又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这样既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又将前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在现行教材中类似的编排有很多。

4)读懂教材渗透的教法和学法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材渗透了诸多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益的学习方式,像自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特别强调的是,这些东西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关系不大,有些老师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虽然学生的成绩没什么影响,但这样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养成都是不利的。我们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渗透的学习方式并遵从。

5)读懂教材蕴涵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都是融入数学知识之中的,呈现出一种隐性的特征。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作用,实现数量关系与图形性质的相互转化,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研究数学问题化归的思想方法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将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集合的思想方法是指集合图渗透了运筹优化、等量代换、符号化以及初步的代数思想。

第二,质疑教材的问题

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和滞后性,甚至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课本上的实际例子多年未变,在选修2-1中的逻辑联结习题中出现椭圆的知识,而关于椭圆的知识在其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广大教师要学会质疑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善于反思和总结

   “拿到一节课,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凭着自己的理解,备第一次课。第二次,找来和这节课有关的所有资料,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的特色。上课和设想的东西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会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不断区别哪些地方顺利,哪些地方困难,对设想进行调整,再备第三次课。”

  教师们首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再通过与他人主动交流,吸收其教学思想的精华之处,“以人之长、克己之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材的正确认识和独到观点。

   能否真正做到教师与教材统一,教师本身是关键,如果老师一个以学生发展为重,心系学生,内心积极向上,愿意提升自我,会很快真正理解教材的内涵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