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之心为心:以同样的心愿、同样的动作开始

标签:
以客户之心为心以客户之行为行没有情感就没有理智 |
分类: 管理心得 |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29/mp38553943_1446100795339_1_th.jpg
1.
做大客户的企业信息起家的创业者,和做互联网的创业者,真正不同在哪里呢?
从本质上来说,做大客户的创业者,会关注到客户的预算、项目和机会,但是一般由于展开作业面的人数较多,层层分解之后,作业者对项目的感知能力都相对较弱了。
这时候,客户从使用、应用和功能上提出意见时,我们下意识的反应会是什么呢?
“客户挑刺”、“客户找麻烦”?
这是一种“做事”心态,赶紧将事情做完。以前,我们常常会心中有点嘲讽做外包的软件企业员工,他们在工作上多少有一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没有对软件和应用真正的客户服务的感觉。
可是做企业信息的作业者,有时候多少也会陷入到这种防卫心态、被动心态之中去,有了这些想法,会有什么的心理呢?
这种心理引发的:是一种急躁,为什么客户会提这样的要求,为什么这么蛮烦呢?
当然也有积极的反面,理解去“帮助客户实现这个需求”,“如何去做这个需求”,大概我们的心理在琢磨,“解决客户的痛点”就是我们的使命?
http://i04.pic.sogou.com/e67e3e78a454fe9a
2.
客户的需求真的是这个吗?
比如说,客户在说,如何将信息倒出来到EXCEL表中,反应是如何方便地导出,可是为什么不想到,系统自己为什么不能支持后续处理呢?
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吗?
其实,还是不可以。
客户真的是需要这个吗?
直接的满足、不耐烦的改正,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会影响到团队是否能创建一个颠覆性的改进和理解。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里面还没有深刻地去看客户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是什么触动了这样的要求,这背后后面是什么?
“急躁而不求甚解”,这不只是一个不对的思考过程,更是一个完全不对的情感过程。
这也是一个极为方便、偷懒的路径,让客户告诉你做什么,而不是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也许是没有意愿、也许是没有能力、也许是没有机会,反正没有彻底思考。
这种没有追本溯源的思考力,无论否定、还是接受,也许都是错的。
http://i03.pic.sogou.com/2820411dbae6f819
3.
“以客户为中心”,这句话很对。
很不具象。大概,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说:我就是这样做的。
无论是直接满足,还是下意识拒绝最后还是做了,我们不是都在满足客户吗?
这样的回答,太容易的、太正确,以至于毫无意义。
往下去说说:
对于组织负责者,是否创造一种氛围,让大家能沉浸到客户的环境中去感知、感悟、去感受?
也许你觉得,和客户在一个办公室中工作,就是一个沉浸式样的体验,就会有共鸣感,对不?
其实,不是的。
如果,你只是挽起袖子,在一旁看客户如何工作,你在一旁敲起自己的电脑。
这时候的“生分”,早就油然而起了。
想要,比客户跟了解客户,比客户更了解行业,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呢?
心思在客户身上,以客户之心为心,这有点难是不是?
http://i02.pic.sogou.com/865fbff53c10fd35
4.
更为简单的修炼之道,大概应该是:
和客户一样做事,做客户一样的事情,和客户一样的初心去工作。
你真的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机会干的时候,你才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其他的都只是,一个手段、一个方式。
沉浸下去,沉静下来,让事实和机会浮现在我们面前;快速迭代、快速满足,付出就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未来的世界,真正的机会,是在于“颠覆”,所谓的“颠覆”就在过去和未来的结合,即不了解过去,也不了解未来,如何会有“颠覆”的机会呢?
我宁愿用渐悟的笨拙之道,和客户在一起,和客户在一线。想起了什么。
一线有神灵,无论你是做系统、做平台、做管理,还是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