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营那点事儿,“先有为”,还是“先有位”?

(2014-11-01 07:18: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管理心得


以前,我有个小哥中挺喜欢说,“先有为,再有位”,说的是有了好的结果、好的成绩、或做了好的事情之后,自然就会有岗位、就有机会。这句话,其实很好的。听到这句话的人,也似是而非点点头,转头不知道如何去干。

大概说的是要积极工作,要积极思考,要注意团队协同,要做出成绩来,才有机会。只是,这个“位”听起来多少有些功利主义,抢位子、跑位置,终究有那么急功近利的意思,多少有点迫不及待的影子,我是有点不喜欢。

可是,这句话又是那么的现实,我内心中还是喜欢“干什么都是革命工作”,“干什么都需要得到尊重”这些老话。可是别人说,“有为”、“有位”,也没有说,其他人的工作是不值得的,别人的工作不值得尊重。所以,慢慢也就释然了,将这句话放在了一旁了。

大概是因为我的潜意识中,还有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思吧,做好本职工作就位最好的意思,这里的孔子这个好像也太没有进取心了吧,领导事情是领导事情,和我何干兮?!

这两句话好像蛮有冲突的吧,其实很多时候,很多话都是有冲突的,可转眼你到新的高度,可能会看到新的统一。

“先有为,再有位”,若是从合格主义角度出发,说的是一个人要称职岗位,必须现有好的行为,才能将这个坐牢、做好,否则即使有这个岗位,也只不过是不合格而已。想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要不然哪里会有什么“拔苗助长”的话呢,哪里有什么“彼得原理”中一个人终究会提拔到他不再胜任岗位这句话呢?

真得看到,一些同志汲汲以求,在没有岗位之前,立志有一天有机会如何如何,可是到了一旦有机会,上位一看,工作太难、太多,有些力不从心,其实是没有能力展开好的行为,也没有这个岗位的心力。若是,还没有持久的耐力、向上的冲力,终究可能还是这个“位”是滚下来的。

看起来,从上级或岗位推荐者的角度,应该先培养其有这个行为,有这个能力,再给予新的挑战应该是更稳妥的方法。这个培养、这个历练,大概是从现有的岗位、现在时刻开始的,是从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困难开始的,也是从不同的岗位历练开始的。

以前,有“火线入党”的说法,战争时代能加入党组织,可是难的,要看思想、看表现、看群众反应,入了党不仅会更有位,也会更自豪,更严格要求自己。这个“火线入党”说的就是关键时刻,是提高心性、净化思想的最好时刻,危机关头、咬紧牙关、挺身而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真的就切实提高了。

(我还是蛮喜欢另外一句话的,“不成凤凰,就成烤鸡”,这是啥话,当然是凤凰涅槃,火中重生,可不在烈火中,不能重生的,只有被烤成烤鸡了吗?)

再就是,上级岗位往往是有若干个下级岗位和职责组成,为什么会不胜任,往往是因为有些工作不熟悉,这种不熟悉再外加不调查、不细致,一旦处于指挥状态就会不胜任,看起来“轮岗”培养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可是,有了岗位的技术和熟练,就能胜任新的更高责任的岗位了吗?这个“先有为”中还包含了“角度”、“思想”问题,在企业中是什么,大概就是“经营主义”吧。

这个“经营主义”的差异冲突无时无刻不存在,下级觉得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就好了,上级却从另外的角度发现了问题,以为这件事其实并没有这么好。

举个例子,一家销售蜂蜜的公司,看到竞品的价格下降了,威胁到自己的销售额,销售员马上回去要求公司也降价,越低越好,公司无论如何降,销售员都不开心,最好是低到能打败其他公司才好呢,低到其他公司都关门为止才好呢?不能这样低,自然就多了许多不开心,许多工作难度。

可是,当你有了上级的经营逻辑,有了费用、成本和利润的逻辑就会不这样了?

也是同样的一家公司,同样的销售员在经过了一系列学习和训练之后,参加了某次营销活动,一下子在一个店卖出去1800瓶的蜂蜜,很开心,沾沾自喜。可是,晚上一算,忙了好几天,动员了很多的资源,却只有300元不到的净收入,心里不禁非常惭愧。

若是到此,也没有什么?就有了更多的动作:参加市场定位工作,希望找到本公司产品和其他公司产品的差异点,积极去看竞品的特点,反馈给公司,希望公司开发产品的新特质,即非常迫切参与定位公司产品的新特色。

积极观察竞品的销售活动展开和方法,除价格之外,在信息传达、在服务展开等诸多方面有什么值得学习,自己有什么值得提高的方面。

还特别有意思的是,自己在销售活动中,也关注对方的成本底价,积极反馈给公司,也和制造部的同事和领导,座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法,想想闭合在家的生产部的同事,得到各种这样的要求,会有什么的改变和改进呢?当然会显然之不同的。

这个销售负责人的能力所覆盖的就不是简单降价销售,好像超出了其以前的工作范围,他拿了一个“核算单”,展开了一系列的行为,好像似乎超出了他的职责之外,其实不是的。这个职责不正是他的所做的。

可是知道,当他有这样的逻辑去工作,大概他对组织的贡献、促动,以及他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帮助和价值,应该是很容易做出一点作为,这个作为是否“有位”且不说,至少应该“有位”的机会会更多一些吧。

 

(忘了说一句,孔子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定然会有其上下文,不谋其政,是说没有相关信息,不要轻易皮否,可没有说你不用其位思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