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2013-12-24 19:02:41)《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一、新课导入
师:有一个外星球的小王子掉在地球的沙漠上,遇到了一位画家,小王子祈求画家画一只绵羊给他,于是画家就动手画了很多绵羊,有角的、没角的、瘦小的、强壮的等等。小王子都不满意。画家想了想后便画了一个木箱,并在箱子上画了一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你要的绵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终于满意的笑了!
为什么小王子会对这个箱子满意?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我们欣赏一幅画也是一样的,画得像与不像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如果作品除了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以外,还可以让我们引起联想,产生共鸣,那样会更成功,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只“绵阳”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从多角度的去欣赏它,起品味,怎样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板书)
二、新课讲解
师讲解:
1、感悟式鉴赏: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板书)
投映:《蛙声十里出山泉》静下心来慢慢看。 画面中都有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鉴赏蒙克的《呐喊》
简介:爱德华·蒙克(1863- 1944)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童年的遭遇使得蒙克还上了强烈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1889年父亲去世后,他的精神更是无法寄托,性格变得抑郁而孤僻,绝望,这一时期他画了作品《呐喊》 。引导学生鉴赏并完成表格:
初步印象 |
画面的联想 |
2、讲解:
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
投映《开国大典》教师对开过大典做简单的介绍。
找茬的游戏:
对比两张图片,让学生发现画中少了高岗,讲述画家为什么会这样画,这样画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提问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3、欣赏简述:
四、深入课题:
思考与练习:
尝试运用两种鉴赏方式结合起来鉴赏《父亲》
五、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鉴赏方式有哪些啊?
感悟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比较适合(
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
六、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毕加索《格尔尼卡》的介绍。包含作者基本信息的介绍、画面内容、社会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