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客厅里的爆炸(白小易)
(2015-09-04 07:18:25)
标签:
育儿小小说 |
分类: 佳作欣赏 |
《客厅里的爆炸》的形象和主题赏析
无奈的世故者
——赏析《客厅里的爆炸》的父亲形象
本文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具有社会经验、处事圆滑的父亲形象——一个无奈的世故者形象。
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主人“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就匆匆进了里屋,暖瓶“有点摇晃”。因此,暖瓶的爆炸就在意料之中了。一个细节描写“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说明暖瓶的爆炸与父亲并没有关系。但当“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时,又运用细节描写:“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现”,“
但他控制住了”,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矛盾,最终还是承认,“我把他碰到了”。
在文章的结尾,父女的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的鲜明个性:“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象假的,越让人不相信”,这句话既写出了社会现状,也是一个无奈的世故者的喟叹。
真做假来真亦假,假做真来假亦真
——赏析《客厅里的爆炸》的主题
本文通过父女俩做客,主人家暖瓶打破了,父女俩虽然没有碰,但父亲却承认是自己碰到的故事,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依附在人们心理的处事习惯和一种根植在现实生活土壤里的普遍的心理疾病:“你说的越是,也越象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主人自己不小心,“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匆匆进了里屋”,结果是“绝望的碎裂声”。从故事情节来看,读者也清清楚楚,父亲“的的确确没有碰它”。但父亲的回答却使简单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太对不起了”“我把它碰了”。
为什么呢?在文章的结尾,父亲吐出了苦衷:“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短短几句话,既写出作为一个饱含人世沧桑的父亲的无奈,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真做假来真亦假,假做真来假亦真。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