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佳作欣赏】客厅里的爆炸(白小易)

(2015-09-04 07:18:25)
标签:

育儿

小小说

分类: 佳作欣赏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小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他匆匆进了屋里。而且马上传出开柜门的翻东西的声响。
  作客的父女俩呆在客厅里。10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忽然,叭的一声,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的暖瓶倒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事情尽管极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哇。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出来。他的手里攥着一盒方糖。一进客厅,主人下意识地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说了声:
  "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倒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女儿沉默了许久。"只能这样吗?"
  "只好这样。"

 

 

 


《客厅里的爆炸》的形象和主题赏析
  无奈的世故者
  ——赏析《客厅里的爆炸》的父亲形象
  本文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具有社会经验、处事圆滑的父亲形象——一个无奈的世故者形象。
  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主人“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就匆匆进了里屋,暖瓶“有点摇晃”。因此,暖瓶的爆炸就在意料之中了。一个细节描写“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说明暖瓶的爆炸与父亲并没有关系。但当“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时,又运用细节描写:“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现”,“ 但他控制住了”,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矛盾,最终还是承认,“我把他碰到了”。
  在文章的结尾,父女的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的鲜明个性:“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象假的,越让人不相信”,这句话既写出了社会现状,也是一个无奈的世故者的喟叹。


  真做假来真亦假,假做真来假亦真
  ——赏析《客厅里的爆炸》的主题
  本文通过父女俩做客,主人家暖瓶打破了,父女俩虽然没有碰,但父亲却承认是自己碰到的故事,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依附在人们心理的处事习惯和一种根植在现实生活土壤里的普遍的心理疾病:“你说的越是,也越象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主人自己不小心,“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匆匆进了里屋”,结果是“绝望的碎裂声”。从故事情节来看,读者也清清楚楚,父亲“的的确确没有碰它”。但父亲的回答却使简单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太对不起了”“我把它碰了”。
  为什么呢?在文章的结尾,父亲吐出了苦衷:“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短短几句话,既写出作为一个饱含人世沧桑的父亲的无奈,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真做假来真亦假,假做真来假亦真。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