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的安全隐患
(2014-11-19 13:14:38)
标签:
教育 |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不仅是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困扰着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安全事故。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小学体育课因其具有特殊性,学生很容易因种种原因造成意外伤害。
关键词:体育课 安全 场地器材 教学细节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与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学校重视,明确责任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学校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体育课安全一定要建立预案,明确责任,使之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奖罚分明。从组织、制度规范体育课的安全,以引起全体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加大体育课安全教育宣传。开学初利用学校安全教育大会和体育理论课,充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不能私自作做危险性的动作。室外的每一节体育课,在导入语或活动要求中,都要明确提出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时时提醒,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让学生知道课堂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三、充分备课,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可能会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在每节体育课之前,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比如:小强度的游戏,800米左右的自由慢跑等。每节课要根据上课内容编几节徒手操,让学生充分活动。对于特殊内容的课,教师要特别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准备活动,不能让准备活动流于形式。
四、加强锻炼,多做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
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肌肉力量小,特别是上肢、踝关节力量薄弱,容易受伤。因此应多做一些增强上肢、踝关节力量的练习,比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等。在安排课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所以每节课都要有“课课练”内容,配合课堂教学。比如:本次课内容下肢活动多,这样在安排素质练习时,尽量安排上肢的内容,使学生身体均衡发展。这样坚持锻炼,逐步增强这些部位肌肉的力量,可以减少扭伤、拉伤等事故。
五、 合理选择运动、游戏项目
在体育课上尽量避免做冲撞激烈的运动游戏,在有障碍物的游戏中,要选择标志明显的障碍物。充分强调规则,加强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充分发挥课堂小组长的作用。游戏时,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比较强,有时为了胜利,大脑一热,把安全放在脑后,采取一些极端办法,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这时教师要掌控游戏节奏,必要时适当改编内容,降低难度,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六、学会一些自我保护及自救措施
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时,要教会学生自救,将伤害降到最低。比如:从器械掉下时,其他人不要轻易翻动。轻微时,尽量让学生自救;严重时,找校医协助救助。同时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比如:被绊倒时,顺势一滚作前滚翻或后滚翻;从高处落下尽可能低头、屈颈以肩背着地,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一些相应的训练。另外平时要强化学生自救措施的训练,如踝、腕关节受伤后应立即冷敷10到20分钟,并到医院处理。这样,学生通过自救和自我保护,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战胜伤害事故的信心。
总之,体育课的安全工作要长抓不懈,让我们的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的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