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更新研究
(2024-01-02 15:29:10)第二,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推进棚户区改造,为棚户区改造制定整体方案。
棚户区的居住者收入来源较低,棚户区租金与沿 街店铺租金成为其基本收入来源,且棚户区大多 分布在老城区,许多居民世代居住于此,已经形成
了惯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网络。因此,棚户区改 造不应将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而应首要考量 社会效益。政府应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首
要目的进行投入,优先在原址进行拆除、规划重 建,并做好相关居民的再就业安排工作。
第三,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合理确 定参与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资本作为主体
投入城市更新均各有优劣。这就需要根据城市更 新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商业设 施或者需要导入经营主体的,应交予私人资本进
行更新再开发,公共设施如博物馆、文化设施、道 路、停车场等可以由政府主导进行更新。对于社 区的“适老化”改造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与私人出
资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效率。
第四,合理平衡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主体的 利益。当前,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
间谈判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协调改造的收益在 利益主体———原居民、政府、开发商之间的分配使 得城市更新障碍重重,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不清
晰又加剧了上述困难。对于居民而言,城市更新 在产生搬迁等成本的同时,也会获得改善居住条 件、获得土地赔偿等收益; 对于开发商而言,城市
更新在增加开发成本的同时,也会获得一定的商 业收益; 对于政府而言,城市更新将增加财政支 出、因税收优惠而带来的支出成本,但也会获得城
市人居环境改善、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福利增加等 ·131· 收益。以上三种利益主体均会从自身成本与收益
的角度来考虑是否参与城市更新,这就需要以市 场手段为主导,在考虑城市肌理保护与文脉传承 的前提下,构建三方利益主体共同认可的可持续
的城市更新方案。
第六,推进“新基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为 城市更新后的智慧管理提供支撑。2020 年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 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
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着“新基建” 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动,城市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城市发展中老旧
城区的公共治理问题。在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过程 中,应在加快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大 力推进“新基建”,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智慧
管理水平,以有效避免城市更新只重外表而不重 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