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功率模块

1.2.
IGBT 在应用层面通常根据电压等级划分:
低压
中压
高压
在产品层面通常根据封装方式分类:
IGBT 单管:封装规模较小,一般指封装单颗IGBT芯片,电流通常在50A以下,适用于消费、工业家电领域。
IGBT 模块:是IGBT最常见的形式,将多个IGBT芯片集成封装在一起,功率更大、散热能力更强,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平台,如新能源车、主流光伏、高铁等。
功率集成(IPM):指把IGBT模块加上散热器、电容等外围组件,组成一个功能较为完整和复杂的智能功率模块。
https://xqimg.imedao.com/17ae765c7e612f333fec7ec6.jpg!800.jpg
1.3.
IGBT 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大电流、高电压、低损耗、高频率、功能集成化、高可靠性。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IGBT芯片经历了7代升级,从平面穿通型(PT)到沟槽型电场—截止型(FS-Trench),芯片面积、工艺线宽、通态饱和压降、关断时间、功率损耗等各项指标经历了不断的优化,断态电压也从600V提高到6500V以上。
https://xqimg.imedao.com/17ae765c7b4131a83fc2990b.jpg!800.jpg
第一代:PT-IGBT,使用重掺杂的P+衬底作为起始层,在此之上依次生长N+
第二代:改进版PT-IGBT,采用精细平面栅结构,增加一个“缓冲层”,在相同的击穿电压下实现了更薄的晶片厚度,从而降低了
第三代:Trench-IGBT,采用
第四代:NPT-IGBT,使用低掺杂的
可以精准的控制结深而控制发射效率,尽可能地增快载流子抽取速度来降低关断损耗,保持基区原有的载流子寿命而不会影响稳态功耗,同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点。
第五代:FS-IGBT,采用先进的薄片技术并且在薄片上形成电场终止层,大大的减小了芯片的总厚度,使得导通压降和动态损耗都有大幅的下降,从而进一步降低IGBT工作中过程中的损耗。
第六代:FS-Trench-IGBT,是在第五代基础上改进沟槽栅结构,进一步增加芯片的电流导通能力,优化芯片内的载流子浓度和分布,减小了芯片的综合损耗。
第七代:微沟槽栅-场截止型
作者:财经远瞻
链接:https://xueqiu.com/6463061970/19227464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