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族主义到底是什么?

(2022-04-17 21:37:28)


作者:光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428611/answer/12468876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治上的跑马圈地。而且是早已过时的圈法。

就像微生物的培养基,政治人物想要实现自己的“主义”,首先要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声称圈子里都是自己人,有义务为了实现XX而共同奋斗。

这个圈子怎么画,不同历史时期的办法不一样。对19世纪以及更早的政治家来说,“民族”是最方便的选择,因为那时候全球化程度很低,语言和文化是天然的壁垒。一个民族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圈子。即使最普世的主义,也只能在一个民族身上实现,然后再借着民族国家的力量,向世界推广。

     后来,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民族不再是一个封闭空间。无论压迫者还是被压迫者,都是超民族的。所以,为了反抗全球化的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也应该跳出狭隘的民族立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当然,马克思关注的是地球上最顶层的大托拉斯,和最底层的纯无产者。这两种人没有祖国。但是还有广大的中间层,所谓的民族资本家、中小产业者,以及遗老遗少,仍然需要民族主义,这些人构成了20世纪民族主义的基本盘。政治上体现为第三世界的各种国民党、国大党。

但是,和19世纪比起来,这种民族主义,和它所代表的那些中间阶层一样,非常不稳定。时刻被四股不同的力量拉扯:小产业者的温和社会主义、大资本家的美式民主、军人的德式国家主义,再加上本国要求倒退回封建时代的反动势力。这些截然不同的倾向,都打着民族的旗号,互相摩擦不断,使国民党、国大党类型的党,总是面目模糊,臃肿迟缓,而且朝秦暮楚,在不同的时期,认不同的老大哥,走截然相反的道路。

到了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战争的危机彻底消除,全球化高歌猛进。大家打开国门一看,相互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共同话题反而很多。于是出现了“后现代意识形态”,比如环保、动物保护、女权主义等等,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但同样超民族,国民党时代的中间层进一步缩水(冷战已经缩水一次)。

这时候,民族不再是国家的前提,相反,成了国家的产物。在现有国家的基础上,构建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价值观,重新编造民族神话。事实上成了国家主义的华丽包装,可有可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LNG现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