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旗河面面观阅读笔记1

(2022-03-11 23:36:34)
标签:

杂谈


   


红旗河面面观阅读笔记1

       红旗河是从西部地区南部调水至西部地区北部的大型调水工程,设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红旗河干线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开始,沿“一二级阶梯”过渡带设计,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依次经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渭河、黄河,再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并延伸供水至和田、喀什等地。为了充分惠及更多地区,受水区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

       (1)“红延河”,穿过六盘山到达黄河以南的宁夏、内蒙古和陕北地区,最终进入延安;

       (2)“漠北河”,从阿拉善右旗开始,经狼山、阴山北坡,向内蒙古、北京方向延伸;

       (3)“春风河”,从玉门市开始,延伸至东疆吐哈盆地。

       关于西部调水的各种方案很多,但无论从科学性、可行性还是必要性、紧迫性来看,红旗河都远优于(?)其它设想,是目前为止最佳的方案。

      红旗河线路的总体构思体现了对西部地区地形特点的深刻总结——红旗河线路不“强行翻越”或“强行穿越”青藏高原,而是绕山而行、顺势而为、全程自流、化整为零,保证了基本的可行性。方案主要特点包括:(1)全程自流;(2)施工海拔低;(3)避免了超大单体工程,无超高水坝、无超长单体隧洞、无渡槽;(4)环境影响低;(5)水源充足、水质良好;(6)备用水源和水库很多(?),可保障稳定供水;(7)对水源地的负面影响很低。

       红旗河的主要意义包括:(1)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构筑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2)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扩展国家发展空间;(3)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4)保障边疆稳定;(5)发展西北地区航运,构建沿线交通大动脉,促进人口交流和集聚,加强西北地区经济联系,打造横贯东西的经济带;(6)工程涉及七大一级流域,有利于旱涝调节、科学管控中华水系,也有助于保障水资源安全;(7)深度契合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国际国内双循环等国家发展方向;(8)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9)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共同富裕。

      西部调水是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奠基性工程,一定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有志于西部调水相关工作的各领域人员都应立足本学科、本专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调水首先是一个工程问题,必须始终注重现实可行性,不可轻易为不具备工程可行性或不切实际的研究鼓吹,更不可盲目推进不切实际的项目。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专家,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辜负国家、不辜负历史。虽然科学研究有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但对于其中确定的部分、特别是对于工程可行性的基本研究,应该避免私利考量、避免低级错误、避免提出仍包含简单错误的政策建议。

        西部调水既是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又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重大战略,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基本的科学性、可行性,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立足大局、立足长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工作!

----------------------------------------------------------------------------------------------
        

再论西部调水的科学性和紧迫性——“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负责人高淦

腾讯快报讯(记者 夏然)天远不应水晼晚,大河寥薇意多奇。

西部调水工程是指将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的水资源调往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的调水方案,包括一条干线——“红旗河”,和三条支线——“红延河”、“漠北河”和“春风河”。

根据最新的优化结果,干线线路总里程5710公里,其中隧洞2581公里(初步设计分308段平行施工、平均长度8.4公里),明渠3129公里。高程从起点的2668米逐步降低至终点的1220米,落差144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5。其中,雅鲁藏布江至金沙江段663公里,坡降万分之4.2; 金沙江至黄河段1702公里,坡降万分之3.1。预计需要水库21座,其中最大坝高200至280米6座、100米至200米2座、100米以下13座。三条支线的长度分别为:红延河511公里、漠北河1685公里、春风河804公里。经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为十年。

一、“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的设计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

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以干线的设计为重点进行说明。

首先是自流问题和单体工程难度问题。“红旗河”干线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工程可行的情况下、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自流”调往广大的西北地区。

中国的地形总体上为三级阶梯,其中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因此,从地形上看,青藏高原周边必然可以找到一条高程依次降低的环绕线路;而过黄河以后,我们设计的高程位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找到高程逐渐降低的线路比较容易。

当然,青藏高原周边并非规则的坡面,特别是黄河以南线路所经过的青藏高原边缘,多为高山峡谷,因此,我们采用了隧洞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输水,以保障沿线高程均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单段隧洞的长度是单体工程难度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而要想在保证“全程自流”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隧洞长度,只有利用青藏高原边缘山谷较多的特点、绕行青藏高原边缘才能实现。

“全程自流”是“红旗河”最重要的特色,确保所有单体工程建设难度均低于已有案例是“红旗河”设计的重要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方案的基础。因此,在选线之初,我们就以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手段,基于多种独立数据源,对线路进行了详细比选和多次确认。

其次,在对地形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后,又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分析。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地热、煤系、断裂、破碎、崩塌、滑坡等均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会影响施工,有些则会影响稳定运行。我们基于对每一段具体情况的分析,对各种威胁进行了分类分级,对线路进行了具体调整。同时,也对相关区域的已建隧洞和水库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总体而言,不可能完全避开地质问题,但可以从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两方面进行应对。

在此基础上,“红旗河”还有很多其他优势。比如,水源区水量充沛、沟通了多个流域等等,下面讲意义时会详细提到,意义也是其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支撑。

总体而言,“红旗河”工程虽然系统巨大,但能化整为零,分解成一个个在现有技术能力下可以完成的单体工程。

下面,说一下经济方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历史以来,国家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战略性工程均不是简单的以短期经济盈利或成本回收作为建设判别标准的。因此,对“红旗河”的经济分析也应该从大局着眼:

从投资角度看,初步估算“红旗河”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我国目前的经济体量是可以接受的;

从水价角度来看,综合分析认为,每立方米调水成本约为0.7-1.3元,供水到用户端的综合成本约为每立方米0.9-1.5元,预计农业水价将低于0.5元/立方米,考虑航运、发电等附带效益进一步分摊供水成本,水价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二、“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总的来说,紧迫性是包含于必要性的,这里先讲一下大的必要性,再单独强调其中的紧迫性。

(1)发展对资源和空间的巨大需求需要“红旗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现有的土地、水、生态环境等,越来越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供需矛盾日益严重,急需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我们国家发展的需求是刚性的,仅以当前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存量来寻求解决方法,供需矛盾几乎无法平衡。必须重视解决增量的问题,也就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解决、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红旗河”航道的建设,我国将“获得”更多的可利用空间,西北地区将迎来历史性的大发展,东部地区受挤压的发展空间将找到新的出路,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将得以改善。

(2)科学管控中华水系、造福中华民族需要“红旗河”。“红旗河”将沟通西南诸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辐射影响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兼顾生态、供水、防洪、航运、发电等多重功能,将成为旱涝调节、造福各流域人民的重要基础设施,将有力改善我国水土资源不匹配的基本现实,是奠定完整中华水系浓墨重彩的一笔。

(3)改善生态、改善生存发展环境需要“红旗河”。随着大量洁净水源源源不断地来到西北,效益长年累积,将在荒漠化防治、局部气候改善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红旗河”辐射的华北、辽西等地的生态安全也将显著改善。

(4)改善农业、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红旗河”。“红旗河”将从发展高质量超级灌区和改善北方平原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两个方面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比如,“红旗河”建成以后,将在干流河西走廊段和支流“红延河”覆盖的黄河以南地区,依托当地现有的社会基础、农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建设上亿亩灌区,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节水高效农业。

(5)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红旗河”。“红旗河”线路的设计契合了我国多处深度贫困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的先天不足。因此,“红旗河”的建设本身和未来水土资源匹配性的调整,将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自然条件。

(6)西部大开发需要“红旗河”。随着未来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随着人口的积极流动和社会、文化、人文环境的有效改善,将有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7)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需要“红旗河”。依托“春风河”和“红旗河”干流南疆段,可以极大的提高和田、喀什和哈密的发展水平,同时形成数千公里的生态长廊,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的美好家园,促进人口流动和民族交流。

(8)“一带一路”需要“红旗河”。随着优质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的形成,在全球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的支撑下,西北地区将成为联动中亚、西亚以致欧洲的重要窗口,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红旗河”。“红旗河”将汇集全国人民的智慧以最高的标准建设,从而极大的带动相关地区和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在伟大建设的洪流中真正诠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着重讲一下紧迫性,包括四个方面:生存环境、水资源、边疆稳定和粮食安全。

(1)生存环境的保护急需这样一个工程。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极其复杂,且总体来看有不断恶化的可能性,一旦过了特定的临界点,进而引发高速的、不可逆转的恶化时,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自然界的发展趋势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总的“自然”趋势对人类而言有可能是“恶化的”,我们就不能任由其发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年时间只是转瞬之间,机会稍纵即逝,犹豫不起。“红旗河”实施以后,可以成为我们干预大生态的一个重要武器,成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护自身的重要法宝。

(2)未来战略资源——水资源的保护急需这样一个工程。水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对西南地区出境的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极低,如果错过历史机遇,我们就会十分被动。时间窗口很短,不可疏忽。

(3)边疆长治久安急需这样一个工程。从地理区位来看,广大西部地区的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和文化隔离等,都给区域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红旗河”可以作为一个现实的抓手,在其建设和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能起到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维系各地区联系、团结各地区人民的纽带作用,成为西北、西南的定海神针。

(4)确保粮食安全急需这样一个工程。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至今虽已有30余年,但饥饿的记忆不能就此抹去,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国耕地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粮食安全部分依赖近几十年的兴修水利、国际粮食贸易等,而且长期以来学界的相关研究均认为,我国北方未来的干旱总体是加重的趋势,且会对粮食生产造成明显影响。应该看到,一旦发生连续几年的、特大的旱涝灾害使得现有的水利工程无法满足要求或者国际粮食贸易出现大的问题时,饥饿重现的可能性还是有的。“红旗河”的建设,将是我国在目前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在全国的尺度上能够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率的最重要的措施。(完)

------------------------------------------------------------------------------------------

肩负大义 立足长远 坚定推进红旗河西部调水

发布时间:2021-05-12 20:22:59|来源:环球网|作者:赵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治理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提出了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各大水系跨流域调水到北方干旱地区的调水方案——“红旗河”。无论从科学性、可行性还是从必要性、紧迫性、战略性来看,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都是各种关于西部调水的构想中最佳的方案。无论从世界发展趋势、还是从国内发展趋势来看,推进红旗河西部调水都将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必将对我国未来更加稳健、更具前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http://www.chinaweekly.cn/upload/image/20210512/6375644777238273031217426.png

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开始取水,沿我国一二级阶梯过渡带设计,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依次经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渭河、黄河,再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并延伸供水至和田、喀什等地。为了充分惠及更多地区,受水区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1)“红延河”,穿过六盘山到达黄河以南的宁夏、内蒙古和陕北地区,最终进入延安;(2)“漠北河”,从阿拉善右旗开始,经狼山、阴山北坡,向内蒙古、北京方向延伸;(3)“春风河”,从玉门市开始,延伸至东疆吐哈盆地。


红旗河水源最终全部取自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三条利用程度很低的河流,规划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均可作为应急调配水源。经初步测算,主体工程总投资约4万亿元,以10年计,则每年投资4千亿元,约为2020年我国GDP总量的千分之3.9。

基于对地形特点的分析,红旗河线路不“强行翻越”或“强行穿越”青藏高原,而是绕山而行、顺势而为、化整为零,保证了工程的可行性。方案主要特点包括:(1)全程自流;(2)施工海拔低,避免高原施工问题;(3)避免了超大单体工程,无超大水库,无超长单体隧洞、无渡槽;(4)环境影响低,避开了三江源等生态脆弱区,黄河以前的输水方式以隧洞为主,对地表影响小;(5)水源充足、水质良好;(6)备用水源和水库很多,可保障稳定供水。

从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水库建设和水电开发的角度来看,因为红旗河的设计全盘考虑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的可能性,线路高程足够低,且穿过各大江河时均以水库方式通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江河调水线路经过点上游的水库,极大提高调水系统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例如,规划或在建的金沙江叶巴滩水库、雅砻江两河口水库、大渡河双江口水库等,已经建成的黄河龙羊峡水库等,都具有极为宝贵的、巨大的调蓄能力,都位于红旗河线路的上游,可以与红旗河系统“无缝衔接”,可服务于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或常规调度,可为红旗河调水系统的水源置换、水源备份、应急调度、综合协调等发挥极大作用。

无论何种调水方案,调水进入西北地区之后,都应该尽量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也就是说,在地区内部水循环的机制下,调水实际发挥的作用将高于账面总调水量。

几十年来,关于西部调水的各种方案很多。然而,从可行性、战略性来看,红旗河方案的确是最佳选择。例如,从长江上游各支流调水的方案,隧洞施工的最长贯通距离过长,目前几乎无等量级的案例可循,开凿难度有可能远超预期,后期维护和突发情况处置也可能更为困难,应该十分慎重,不可轻言简单。同时,调水规模的确定、后续增大调水规模的可行性、受水区的战略规划等,都应该着眼长远,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全局性,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一味迎合短期利益。

从水源的选择来看,红旗河最终以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为主要水源,可显著提高我国可利用水资源的增量,可最大限度的为西北地区输水,可基本避免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长江是对我国当前发展格局利益攸关的母亲河。从大规模调水的角度看,必须尽力避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思路,避免激烈的存量争夺。

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未来的发展来看,西部调水的目的不必、也不可只局限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核心经济带之一,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同时应该看到,在大规模调水的条件下,西北地区无论是地理区位、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都具备极大的开发潜力。我们不只要解决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也应该未雨绸缪,为未来的发展早做布局、早打基础。对西部调水这样的奠基性工程,应该做到立足长远、全盘规划,避免过分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眼前问题而导致后续规划无法成立,因小失大,造成夹生饭的困境。

我国平原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建成以后,可新增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平原,约为华北平原的67%、长江中下游平原的100%或东北平原的57%。再加上西北地区已有的绿洲平原,面积可达40万平方公里,西北地区将一举成为超过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最大平原区。届时,西北地区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一极。同时,从目前的国际格局来看,西北地区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区位均优于东北地区,有条件成为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战略纵深。

东北、西北均是我国目前欠发达的地区,也是未来需要大力提高发展水平的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红旗河南疆段-河西走廊-漠北河一线,地势平坦开阔,全程明渠,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建设成我国北部横贯东西的铁路、公路、航运大通道,既可为东北地区打开一条全新的面向外部的发展通道,也可依托东北地区已有的发展基础,促进西北广大红旗河沿线地区的发展。未来,如果以图们江口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圈建立,红旗河则可成为东连日本海、西达阿拉伯海(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中间连接带。(神经级别的吹牛逼)

红旗河及春风河沿线的发展,也将为传统的“四川盆地/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北坡”一线注入发展活力和生命力。届时,河西走廊将成为广大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而我国西北地区也可发展成为欧亚大陆中部的重要经济中心。

未来的红旗河沿线及其惠及地区一定会如京杭运河沿线一样,因水而兴、缘水而发。我们坚信,有1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人间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