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笔记:日本对华日元贷款援助还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以深圳、汕头、珠海、厦门为办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市场。
1979年,中国市场开放,大量外企试图进军中国,日本也在这个时候出台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援助的内容有三。
第一,以公共建筑建设为主的无偿经济援助(占总比3%)
第二,低息贷款(利率1%-3%),以日元结算,以购买日本的机械电器、各种工业产品为条件贷款。
第三,以交通、能源、环保为主的无偿技术转让。
援助的主体是oda,是发达国家以促进被援助的发展中国家自身良性经济循环为手段,借机输出本国工业制品的双赢策略。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换,别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去看,中国八九十年代到处都是日本电器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援助协定。
同事,当时的中国因为这个援助,开放了大量种类的原材料出口,比如稀土、煤炭等,当时整个中国七成的煤炭都是卖到日本。
顺带一提,美国的无偿援助率是65%。
又顺带一提,中国在日本的援助国家中,援助力度位于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是印度和印尼。
再顺带一提,这笔援助只占到中国GDP的0.15%,政府财支的0.91%。
这笔钱的的确确是帮助了我们国家发展,但这是利益的交换,以市场换技术,不要觉得日本对中国有多么多么好。
86年,日本因为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
日元升值的幅度是两倍多,而我们的欠款是以日元结算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原本借了一百多,之后就要还300,400。
并且,援助的还款时间是从90年开始。
当时两位总理副总理访日,谈过因为日元大幅升值而产生的溢债问题,但是日本根本没有同意减免债款。
这些年,即使亏了,中国每一年都在按时还款,没有拖欠过债款。
明明是个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益交换,为什么会觉得日本对中国多么多么友善呢?
再再顺带一提,对于这个援助,日本政府对国内的宣传是,全都是无偿援助,不是有偿贷款。
1979年,中国市场开放,大量外企试图进军中国,日本也在这个时候出台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援助的内容有三。
第一,以公共建筑建设为主的无偿经济援助(占总比3%)
第二,低息贷款(利率1%-3%),以日元结算,以购买日本的机械电器、各种工业产品为条件贷款。
第三,以交通、能源、环保为主的无偿技术转让。
援助的主体是oda,是发达国家以促进被援助的发展中国家自身良性经济循环为手段,借机输出本国工业制品的双赢策略。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换,别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去看,中国八九十年代到处都是日本电器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援助协定。
同事,当时的中国因为这个援助,开放了大量种类的原材料出口,比如稀土、煤炭等,当时整个中国七成的煤炭都是卖到日本。
顺带一提,美国的无偿援助率是65%。
又顺带一提,中国在日本的援助国家中,援助力度位于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是印度和印尼。
再顺带一提,这笔援助只占到中国GDP的0.15%,政府财支的0.91%。
这笔钱的的确确是帮助了我们国家发展,但这是利益的交换,以市场换技术,不要觉得日本对中国有多么多么好。
86年,日本因为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
日元升值的幅度是两倍多,而我们的欠款是以日元结算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原本借了一百多,之后就要还300,400。
并且,援助的还款时间是从90年开始。
当时两位总理副总理访日,谈过因为日元大幅升值而产生的溢债问题,但是日本根本没有同意减免债款。
这些年,即使亏了,中国每一年都在按时还款,没有拖欠过债款。
明明是个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益交换,为什么会觉得日本对中国多么多么友善呢?
再再顺带一提,对于这个援助,日本政府对国内的宣传是,全都是无偿援助,不是有偿贷款。
后一篇:中国的日元贷款已进入了偿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