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趣园中的惠山八景

标签:
365园林漫步惠山八景 |
颐和园中有个园中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在清漪园时期的名称是“惠山园”,嘉庆年间改名为谐趣园。取 “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它以池为中心,环池建有著名的惠山八景: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
从第一次进谐趣园,就在一边看一边找,直到第三次终于将八个景观找齐了。
-
一堂
谐趣园中有个“知春堂”,它在清漪园时的名称是“载时堂”。 载时堂被誉为惠山园八景之首,是皇帝在园中接见大臣的场所。
http://s5/mw690/001csAQlzy6Z1FVHieg94&690
-
一轩
在兰亭的北侧有一座建筑,匾额是“湛清轩”。清漪园时的名”墨妙轩“。它坐北朝南,柱子上的楹联为”万笏晴山朝北极,九华仙乐奏南熏“。
http://s6/mw690/001csAQlzy6Z1FWtS7jf5&690
-
一楼
谐趣园中唯一的一座坐东朝西两层楼就是”瞩新楼“。清漪园时名为”就云楼“。由于树的遮挡,远景中瞩新楼三个字看不清楚。
http://s1/mw690/001csAQlzy6Z1GgEUYEd0&690
-
瞩新楼近景
http://s11/mw690/001csAQlzy6Z1Gj5eKC0a&690
如果从园中的宝瓶小门出来后向右转,看到一座单层的建筑,没有匾额,只有楹联“竹外泉声招鹤至,日边桥影驾虹来”。我第一次去谐趣园时就是看到这座建筑后,从宝瓶小门进入园中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座没有匾额的建筑,就是在园中看到的瞩新楼的第二层。由于瞩新楼依山而建,在园中看到的是两层,园子外面只能看到一层了。
http://s4/mw690/001csAQlzy6Z1GsqLTRb3&690
瞩新楼园外楹联
http://s1/mw690/001csAQlzy6Z1RPTyp230&690
-
一斋
在谐趣园西岸,有白色的汉白玉平台伸入水中,与它相连的一座建筑便是澄爽斋。澄爽斋在清漪园时名澹碧斋,光绪重建时改为现在的名字。
http://s9/mw690/001csAQlzy6Z1GuXlBS08&690
-
一桥
园中唯一有名字的桥就是”知鱼桥“。其名称源于古代两位著名的哲学家庄子和惠施的一次观鱼对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桥身低矮,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桥头有一个石牌楼,上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http://s4/mw690/001csAQlzy6Z1GPoS9t13&690
http://s4/mw690/001csAQlzy6Z1GIuJ5943&690
-
一亭:饮绿亭
从谐趣园的正面进入后,对面有两座水榭,一座是“洗秋”,另一座就是“饮绿”亭。清漪园时名“水乐亭”。
http://s8/mw690/001csAQlzy6Z1PNM9ojf7&690
http://s12/mw690/001csAQlzy6Z1PPB2sP6b&690
-
一径:寻诗径
湛清轩的左前方有一座亭子,亭子的南面的匾额上有“兰亭”二个字。亭子内有一座石碑,石碑四面都刻着字,石碑的北面刻着“寻诗径”三个大字。可能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石碑被玻璃围了起来,由于玻璃反光性很强,非常不利于拍照,只能用身体挡住反光,才能勉强看清楚“寻诗径”三个字。由于“径”字写的是行书再加上反光,第一次去时,并没有看清楚,以为是“遥”字。后来看到网上某篇文章既有照片又有文字说明后才知道,原来惠山八景中的一径就是“寻诗径”。
http://s16/mw690/001csAQlzy6Z1Hqb57N9f&690
http://s14/mw690/001csAQlzy6Z1Pq8CjX2d&690
-
一洞
去了几次也没有发现谐趣园中的”洞“。也是在网上了解到,一洞就是现在小有天亭北侧的石刻”云窦“所在的位置。亭子北侧旧有涵光洞,现在叠石上刻有”云窦“二字,意为吞云吐雾的山洞。http://s3/mw690/001csAQlzy6Z1HFBux442&690
http://s8/mw690/001csAQlzy6Z1HHkPzNe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