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由贵州行岜沙苗寨镰刀剃头 |
分类: 摄影采风 |
岜沙苗寨(苗语称“biasha”)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距县城约6-7.5公里,由5个自然寨组成(大寨、宰戈新寨、王家寨等)。地处月亮山麓,四周被原始森林环绕,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村民视树木为神灵。岜沙苗寨占地面积约15-18.28平方公里,共有505户2548人,以苗族为主(占比98.7%)。

岜沙自称是古代蚩尤部落的一个分支,逐鹿中原蚩尤战败后,岜沙先祖几经辗转来到贵州大山深处的岜沙(苗语草木繁多茂盛之意),世代以狩猎和农耕为生。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 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芭莎苗寨是“枪手部落”,岜沙苗寨保留着佩戴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在这里男人持火枪象征成年礼、狩猎传统与族群认同。
迎宾通道。

先过一把扛枪瘾。
岜沙苗寨100元/人(其中门票:40元;表演票:40元;观光车票:20元)。


在这里见到的姑娘都是在做绣品。

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苗寨地处月亮山麓,四周被原始森林环绕,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村民视树木为神灵。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人祭拜树木的习惯源于他们对树木的崇拜和信仰。岜沙人认为树木是神灵,象征着生命和庇护,因此他们对树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畏之心。岜沙人的生活习俗中,祭拜树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岜沙人崇拜树神,每一个岜沙人在出生后,父母会为他种下一棵“生命树”,这棵树象征着他生命的开始。当这个人去世后,寨子里的人会把陪伴他一生的树砍下来做成棺材,将遗体埋在密林深处,并在墓穴上种上一棵小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这种“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的观念,体现了岜沙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芭莎苗寨男子穿无领右衽铜扣青布衣,女子着绣花百褶裙配银饰。他们头顶留着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美丽的树皮。这种生活方式和服饰选择,进一步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崇拜。

敬献给主席纪念堂的树神。
前一篇:自由贵州行(三)毕节百里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