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行(二十三)哈萨克斯坦之四:麦迪奥山、潘菲洛夫勇士纪念公园、升天大教堂

标签:
中亚五国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麦迪奥升天大教堂 |
分类: 异国风情 |
今天是阿拉木图一日游,晚上结束本次行程,飞乌鲁木齐。




上午我们来到麦迪奥风景区。


麦迪奥山,位于哈萨克斯坦外伊犁山麓阿拉套山上,海拔1691米,距阿拉木图市18公里,从山顶可俯瞰阿拉木图市全景。麦迪奥高山综合体是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滑雪胜地,琼布拉克滑雪场海拔在1630—-3200米,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提供了优质的高山滑雪条件,还因其卓越的自然风光和纯净的山水环境,成为速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理想场所。该综合体于1972年建成,1975年荣获原苏联国家奖金。

麦迪奥景区的夏季平均气温20度;导游说山上很冷,要多穿衣服,我们到达山顶时感觉还好,带的轻羽都没有穿上。上山的三段索道将游客迅速送达三个平台,以适应高、中、低不同难度的滑雪道。乘三段缆车的时长大约是20、10、10分钟,其中,第一段到达海拔2260米,第二段到达海拔2870米,第三段到达海拔3200米处,单程均长为4000米。


缆车下方是海拔1700米的麦迪奥高山滑冰场。麦迪奥滑冰场面积10500平方米,冰厚达2.3米,几乎全年均可使用,因其条件优越,被誉为“世界上最出色的滑冰场”。滑冰场周围建有星级宾馆、游泳池、饭店、酒吧和咖啡馆等配套设施。




第二段缆车站。




麦迪奥高山冬季运动综合体前身为高山体育运动中心,建成于1972年,曾获原苏联国家奖金,并且享有“纪录工厂”、“体育界的拜科努尔”等美誉,从这里走出许多大名鼎鼎的世界冠军。走入雪场,高耸入云的雪峰之间,夹着一条高差巨大的滑雪道,雪道平均海拔为2260米,最高点海拔3160米,雪道的长度与坡度媲美欧洲著名滑雪场,但费用却便宜很多,因此成为世界高山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哈萨克斯坦曾举办过第7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二十八届2017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麦迪奥雪山都是重要的比赛场地,被誉为“创造纪录的摇篮”。

2008年4月2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阿拉木图市的麦迪奥高山滑冰场拉开帷幕。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担任第一棒的火炬手,从而拉开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传递的序幕。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是纪念莫斯科保卫战中英勇的28位勇士,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与休闲功能的公园。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坐落于阿拉木图市果戈里大街,占地18公顷。公园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军官之家等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击退德国法西斯坦克进攻,表现英勇的前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1075团的28位勇士(其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而命为现名。那场战斗结束后,这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公园是当地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假日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以后,红军在阿拉木图组建一支主要以哈萨克人为主、番号为步兵第316师的部队,师长是潘菲洛夫少将。莫斯科保卫战打响后,这支部队远赴莫斯科,投入战斗。1941年11月,316师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面对数倍于己的德军,坚守阵地,英勇抗击德军,抵抗了4个小时;其中28名勇士在杜博谢科沃车站附近进行了一场壮烈的坦克战,当时他们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却要面对德军坦克的集群冲锋,最后用尽所有武器,他们人拿集束手榴弹与坦克同归于尽,以身殉国,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一英勇行为得到了苏联国防委员会的高度认可,316师被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的荣誉,28位勇士荣获苏联英雄称号。战斗结束后,
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广场正中甬道上有一个铜制的稻穗环绕的金星,其中央熊熊燃烧着象征着生命不息的长明火,两侧壁墙上用俄文和哈萨克文镌写着金色大字:“为了自由和领土完整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永远在人们心中。”甬道的尽头,是巨大的英雄群雕,气势磅礴,正中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手握反坦克手雷,张开双臂,向前扑去,准备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来阻挡德军的坦克,其他的战士全都是前仆后继的形象,每人的脸上都显露着无畏的坚毅。群雕底座上刻着俄文:“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已经无法退缩,身后就是莫斯科!”

穿过二十八勇士雕像,是一条中间开着月季花的花坛、两旁种着松柏的长廊。在长廊尽头的树林中,露出了升天大教堂那金色的洋葱顶,显得格外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这里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东正教堂--升天大教堂。

阿拉木图升天大教堂位于潘菲洛夫公园内,是一座东正教教堂,是阿拉木图市的著名地标之一。

这座俄罗斯东正教堂建于1907年,是世界现存的第二高的木结构建筑。由津科夫设计与监造,建成后又名津科夫大教堂。1911年,阿拉木图曾发生大地震,教堂周围几乎所有房屋均倒塌了。但由于升天大教堂的整座建筑是采用卯榫结构的木质建筑,受地震影响轻微。所以,这座教堂在地震中保存了下来。

走进教堂,不允许相机拍照,只能手机拍。


在苏联时期,该教堂作为博物馆、音乐厅、钟楼、广播发射塔等使用。一直到1995年,政府将教堂产权归还东正教会,恢复了教堂的宗教性质。经过整修后,于1997年正式开展宗教活动。

升天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俄罗斯圣像画风格和文艺复兴后的天主教圣像画风格,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内部装饰华丽精美,拥有许多珍贵的圣像画和祭坛画,墙壁上鲜艳的彩绘以及镶嵌着黄金的圣像引人注目,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反映了东正教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