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亚五国行吉尔吉斯坦伏龙芝博物馆阿拉套广场国家大剧院 |
分类: 异国风情 |
下午回到比什凯克。

车拍胜利纪念碑。

这座诞生于1984年的纪念碑,是为纪念二次世界大战对抗纳粹德军胜利40周年而建立,除了表彰英雄的热血与精神、同时歌颂辉煌的战迹外,纪念碑中心位置的永恒火焰,与一个象征母亲或妻子的女性雕像,也表达了战争中散发的柔性光芒,她的神情与目光望向前线,期盼作战的丈夫与儿子平安归来,这样的诉求,令人动容,也让世人再次反思战争带来的沉重与伤痛。

伏龙芝博物馆。
伏龙芝故居博物馆,在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附近,是一幢苏式建筑。博物馆共三层, 参观从第三层开始,三楼是整个博物馆重点展馆,展品资料分别以伏龙芝童年与青春、伏龙芝在三次革命中、内战“东线”、内战“
突厥斯坦 阵线和 巴斯
马基主义”等四个方面分区展出,最后还有伏龙芝家的家具和铜像。二楼展馆主要展出伏龙芝获得的功勋草和家族荣耀,和一些服饰和工作生活照片。一楼展馆是以1:1复制了伏龙芝出生的房子,内面布局按原来的设布置,家具大都是从原址搬来。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俄语: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е,英语:Mikhail Vasilyevich Frunze,1885年2月2日一1925年10月31日),苏联工农红军统帅,军事理论家,开创了将革命激情和现代化武装相结合的道路。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俄语: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е,英语:Mikhail Vasilyevich Frunze,1885年2月2日一1925年10月31日),苏联工农红军统帅,军事理论家,开创了将革命激情和现代化武装相结合的道路。

1904年秋,伏龙芝考入首都的圣彼得堡工业学院。在那里,他目睹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现状,毅然投身到革命的潮流之中,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党组织。积极参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05年5月成为伊万诺夫—沃兹涅先斯克政治罢工和第一个工人代表苏维埃的领导者之一。1906年4月伏龙芝到国外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党代表大会。期间列宁对他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失败说明革命需要军事人才,布尔什维克要比沙皇军官更懂军事。从此,伏龙芝开始认真研究军事,阅读大量军事书籍。1907年3月被捕。1907—1910年两次被判死刑,在社会舆论和工人抗议的压力下,先改判10年苦役,苦役监狱工作繁重,犯人的死亡率非常高,但伏龙芝仍然延续他在狱中的习惯,坚持阅读,“只要我活着,就应该学习。”正是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参与创建红军。1918年任省党委主席、省军事委员和雅罗斯拉夫尔军区政治委员。1919年任第4集团军司令,东方面军司令,击败高尔察克,1920年任南方面军司令,指挥彼列科普—琼加尔战役,彻底击败弗兰格尔白卫军,解放克里米亚半岛,1924年4月任工农红军参谋长和军事学院院长。1925年取代托洛斯基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主持军事改革,大胆地将550万红军裁减为56万。同年10月在莫斯科去世。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曾叫伏龙芝城。伏龙芝军事学院就是以曾经的苏联红军统帅、肃清白匪军第一猛将的伏龙芝命名的。苏联二战名将朱可夫、 中国著名军事家刘伯成元帅、 中国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和空军司令刘亚楼都曾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首都至今还有以伏龙芝命名的街道,因病去世后陵墓安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墓地,是一位配享太庙级的人物。

伏龙芝的著作被编为《伏龙芝军事文集》,曾预测未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机器战争。




一楼展馆是伏龙芝出生的房子,内面布局按原来的设布置,家具大都是从原址搬来。

总统府

总统府对面是列宁雕像,雕像背后是国家历史博物馆。

列宁举起右手的经典形象是老一辈人熟悉的。比什凯克是中亚各国中唯一保存大型列宁纪念碑的首都。为加大保护力度,吉国政府宣布,列宁纪念碑是吉国历史的一部分,并通过了保护列宁纪念碑的特别法律。

1984年广场建立的时候,这座城市还被称为“伏龙芝”,是为了纪念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苏联杰出的红军统帅、军事家伏龙芝。当时广场的名字是“列宁广场”,广场上的核心雕像是列宁。随着1991年前苏联解体,吉尔吉斯斯坦获得独立,首都也改名为比什凯克,广场已经改名为阿拉套广场,而列宁的铜像一直矗立到2004年。之后便被更换为手里高擎着一轮金色太阳的自由女神像,列宁的铜像被移到国家博物馆背后的橡树公园。但是自从列宁雕像换成“自由女神”像后,吉尔吉斯斯坦先后经历了两场革命和一场骚乱,许多吉尔吉斯人将其视为被诅咒的雕像,而非自由的象征,于是2011年8月,吉尔吉斯人传说的民族英雄玛纳斯骑着骏马的雕像又取代了“自由女神”像。

国家历史博物馆(原列宁博物馆)。

民族英雄玛纳斯塑像。吉尔吉斯的主体民族为柯尔克孜族(在当地称吉尔吉斯族,占总人口的52.4%)。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民族英雄,在柯尔克孜族世代口头流传的长篇史诗中,叙述了玛纳斯及其子孙率领柯尔克孜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传奇经历和英雄业绩。为了纪念这位柯尔克孜族的英雄,比什凯克国际机场被命名为玛纳斯国际机场。矗立在阿拉套广场中央高台上的玛纳斯骑马塑像,身披铠甲,左手持剑,头盔上缨穗飘动,身下的骏马一蹄腾空,似有号令千军万马、藐视群雄的壮志豪情,生动展现了玛纳斯的英雄气概。
自从2011年开始,如今的阿拉套广场(也有人称作玛纳斯广场)中央高耸的纪念碑顶端,屹立着吉国的象征:“玛纳斯”的骑马铜像。《玛纳斯》是吉尔吉斯族,也就是我国称“柯尔克孜”族的人们集体创作、世代口头流传的一部英雄史诗。史诗颂扬了传说中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率领柯尔克孜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业绩。

玛纳斯塑像的西南是国旗旗杆的位置,鲜红的吉尔吉斯国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飘荡在蔚蓝色的空中。现在的国旗图案自1992年开始使用。其中红色为当地传统颜色,散发着40道光芒的太阳象征团结,也象征了古代英雄玛纳斯统一的40个部落。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旗帜,也采用了和苏联国家旗帜相同的颜色。所有原来苏联成员国中,吉尔吉斯斯坦在这方面是唯一的国家。

玛纳斯塑像的西南是国旗旗杆的位置,鲜红的吉尔吉斯国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飘荡在蔚蓝色的空中。现在的国旗图案自1992年开始使用。其中红色为当地传统颜色,散发着40道光芒的太阳象征团结,也象征了古代英雄玛纳斯统一的40个部落。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旗帜,也采用了和苏联国家旗帜相同的颜色。所有原来苏联成员国中,吉尔吉斯斯坦在这方面是唯一的国家。

1860年前后,沙俄开始疯狂入侵清朝的地盘,这也导致西域地区损失惨重。到了1876年,中亚浩罕汗国也彻底被沙俄给吞了,因此整个吉尔吉斯斯坦的地盘,全部落入了俄国人的口袋里。


纪念碑的周边约3米高处,悬挂着一圈寓意友谊的铜塑人像。

革 命 纪念碑。这座雕塑的含义是:白色代表光明和正义,赶走代表腐朽势力的黑暗。

国家大剧院



在晚餐餐厅附近看到这个大清真寺,不吃饭一个人又去转了。

原来这就是中央清真寺。

中央清真寺(白色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外观与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相似,宏伟而庄重,仿佛让人倍感熟悉。据说,这座清真寺由土耳其迪亚涅特基金会于2012年修建,可容纳数万人同时祈祷,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