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空中飞人南美四国pisco小镇鸟岛 |
分类: 异国风情 |
PISCO小镇酒店前面的海滩。

海上游乐场。

在距秘鲁小镇皮斯科十几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太平洋海域,海域中有三个寸草不生的小岛和几处礁岩组成的群岛,这个群岛被称为“钦查群岛”, 它属秘鲁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也是地球最南端,离南极洲最近的鸟岛,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秘鲁著名的鸟岛(海狮)岛。

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昔日以土地耕种的方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为了提高田地的产量,最重要的便是找到能够找到使土地肥沃的肥料。德国人李比希受命考察,他当时所到达的地点便是秘鲁海岸附近遍布鸟粪的钦查群岛,而且根据考究以及相应的实验过程,岛上的鸟粪可以使土豆的产量翻到两三倍,其中更是富含了其他农作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可以说是为农作物而生的。

当时的欧洲国家都为耕地人数减少发愁,但是秘鲁岛屿上鸟粪的发现却解决了这一难题。所以当时钦查群岛成为欧洲国家竞相追逐的对象,仅仅一年的时间,秘鲁和英国的鸟粪成交量便达到13.5万吨。但是13.5万吨的数目仅仅是英国的成交量,并没有计算欧洲的其他国家。可想而知,当时鸟粪在秘鲁所占到的GDP含量。

但是靠着鸟粪发财的秘鲁,却惹来了西方殖民者西班牙的不爽。因为当时秘鲁刚刚从西班牙的手中独立,却没有想到便发了一笔横财。眼红妒忌的西班牙因为悔恨自己与一笔横财擦肩而过,便蛮不讲理地要求秘鲁进行赔偿。面对这一无理要求,秘鲁自然是不假思索地拒绝。但是像西班牙这样的殖民者,和平商讨之下,若是不能解决,便直接明抢。

在1864年,西班牙派出舰队征服秘鲁,一方面封锁了秘鲁的主要港口,而另一方面便是将秘鲁的支柱产业钦查群岛夺走。西班牙这样蛮横的行为,所伤害到的不仅仅是秘鲁,更有与秘鲁相邻的一些小国,如智利和玻利维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国家的联手自然是让西班牙这种蛮横无理的殖民者退出。经过两年的战争,钦查群岛又重新回到了秘鲁的手中。

但是由于秘鲁过于依赖钦查群岛所带来的经济,长时间的过度开采同时没有给生态系统一定的恢复期,使得其中优质的鸟粪在短短几年内的时间便消失殆尽。而在钦查群岛枯竭时,秘鲁又重新将目光瞄向了同样遍布鸟粪的阿塔卡马沙漠,只是这一块地带并不属于秘鲁的疆域,而是位于昔日三个国家的交界处。秘鲁单方面宣布开发,直接导致第二次鸟粪战争的爆发。

当时秘鲁和玻利维联手,共同对付智利。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了4年之久,最终以智利的胜利告终。智利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智利在国家制度、民族团结和国防建设上都具有优势,而秘鲁和玻利维亚两个国家当时正处于内乱,自然不敌智利。虽说最终秘鲁和玻利维亚求饶,但是这一场战争三方都损失较大,并没有真正的赢家。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资源争夺战,它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南美洲的历史格局。首先,这场战争发生在拉丁美洲现代化起步阶段,智利通过这场战争加快了自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成为了日后的南美ABC强国之一,而秘鲁和玻利维亚因这场战者受到重创,三国之间的矛盾也一直没有消除,这种历史上的遗留问题深刻地影响到了南美的一体化过程。

出发不久,就看到这个景象。海上的浮标成了海狮晒太阳“礁石”。



这是发火了吗?太近了!离我们远点!

还是这只小海狮可爱!萌萌哒!


好慈祥呀!要上来吗?

不!我再游一会儿!

啥事儿?我也看看!

原来是游船要走了。拜拜!


终于走了,我好困呀!


别打扰我!

我睡了!



我睡好了!


前面的海边有不少鹈鹕,去看看。

秘鲁鹈鹕已在世界濒绝物种名单中被列为“近危”物种。



黑尾海鸥





导游说这个岛看起来像沙丘的,实际上是红色的岩石,很硬,以前游客是可以上山并触摸图案,现在被保护只能远观。

有资料显示这幅画高200米的画,画纹路有60厘米深。它比纳斯卡条制作得更早,属Paracas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元年),奇怪的是图案正指向160公里外的纳斯卡线条,据说两者有所联系。符号有不少猜测:蜡烛台、印加创造神Viracocha的三叉戟、植物,也有可能是给驾船的水手作导航的航标(12海里外都可看到),当然也可能是外星人做的,总之谜团无法识破。

有资料显示这幅画高200米的画,画纹路有60厘米深。它比纳斯卡条制作得更早,属Paracas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元年),奇怪的是图案正指向160公里外的纳斯卡线条,据说两者有所联系。符号有不少猜测:蜡烛台、印加创造神Viracocha的三叉戟、植物,也有可能是给驾船的水手作导航的航标(12海里外都可看到),当然也可能是外星人做的,总之谜团无法识破。

这个像不像一只探海的神龟?



鸟岛到了。

鸟岛上聚集了几百万只的各种海鸟、企鹅、鹈鹕、海狮和海豹,是一处真正的鸟类天堂。可我们今天没有看到鸟群的那种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景象,也许刚才看到的飞鸟还没有回来。

鸟岛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其中北岛最大,岛都是峭壁,或海水冲刷成的岩洞,大洋寒流带来的浮游生物,为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共栖息了600多万只海鸟。由于海鸟众多,鸟粪堆积,成了一座天然肥料厂。据估计,在这里的一个小岛上就生活着600多万只海鸟,这些海鸟每天吃掉的鱼虾多达1000吨。

鸟岛上有很多海蚀洞,形态各异,有小有大,大的可以行船。



海岸的悬崖上被海水侵蚀的洞穴就叫作海蚀洞。陆地上的溶洞主要是化学溶蚀的结果,如水会溶解石灰岩而形成溶洞,但海蚀洞不是由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机械侵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水流的冲击力量破坏了岩石的结构。岩石的各个部位坚硬程度并不一样,而且还有着大大小小的裂缝。海水会冲进岩石缝隙中,那些较脆弱的部分经不住海浪的冲击会崩塌、破碎。这样就会在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一个洞。这些洞在海浪成千上万年的不断冲击下,越来越深、越大。海浪冲进洞内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压力,继续破坏洞内的岩石。有时还会将洞顶的岩石冲碎而形成一另一个洞口。这时,当海水涌进下面的洞口时,巨大的水压会以喷射水的形式从另一个洞口释放出去。海洋地质作用除了这种海蚀作用外,还包括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我们见到的多种多样的海岸地貌,其实都是这些地质作用的结果。产生这种作用的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这四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机械动力。海岸在海洋地质作用下除了会形成海蚀洞外,还会造就出其他一些奇异景观,如海穹、沙滩、海蚀蘑菇等等。

南美洲大部分海岸线地处温带,海洋生物丰富使海鸟聚集。

鸟岛上的海鸟有海燕、海鸥、鸬鹚、鹈鹕、鹭鸶、信天翁和皮克罗鸟,当然也有从南极飘来的企鹅,还有海狮海豹等。鸟岛最多的鸟南美鸬鹚,是鸟岛上最主要的造粪机。而其他鸟岛绝对见不到的鹈鹕则是清道夫,负责打扫鸟粪。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成群的南极企鹅,鸟岛的企鹅叫洪堡企鹅,憨态可掬,可爱无比,属濒危物种,自然界数量在3300只到12000只之间,主要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
岛屿上随处都能看到成群的海狮、海豹,它们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嘻戏玩耍,皮毛光亮的是海豹,毛发浓密较长的是海狮,成年公海豹体重可达300公斤,一夫多妻,拥有10多个妻子。

奇怪的是今天没有看到黑压压的歇息在岛上的海鸟,也没有看到在礁石上晒太阳的海狮和海豹,鸟岛显得很安静。





一转头在上方看到几只企鹅缓缓走来。

鸟岛的企鹅叫洪堡企鹅。

可爱的小企鹅小心翼翼的在乱石堆中行走。

在秘鲁沿岸,鱼类储量骤然跌落,危及到当地的洪堡企鹅的数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VU)等级。




耶稣洞,洞套洞,还有飞翔的海鸟,岂不很美!





在耶稣像前面还有一个海蚀洞,看着像一个倒挂的钟,就叫它倒挂金钟吧。





鸟岛的礁石上被大片的白色覆盖,就像穿了一件白色衣服,这就是鸟粪,是极佳的天然肥料。

早在印加帝国时期,当时的印第安人就已经认识到了鸟粪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当时秘鲁流传着一句话:“鸟粪虽然不是圣人,但能创造许多奇迹。”印第安先民用这些鸟粪来培植土豆等农作物,也有记载称当时的每个部落都分配有一个固定的海岛,并且只能从自己的海岛上挖取鸟粪。印第安先民还为保护鸟类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凡是猎杀鸟类的都要被判处死刑。
秘鲁西临太平洋,是世界三大寒流——秘鲁寒流的经过地。冰冷海水的上涌带来了大量的鱼类,也因此招致了大量的鸟类聚集。自古以来,这些鸟类栖息在太平洋的小岛上,南美洲的印第安先民们就因为难以忍受小岛上的庞大鸟群而选择了搬回陆地。数量惊人的鸟类长期在岛屿上栖息,导致这些岛屿被一层厚达几十米的鸟粪所覆盖,而该区域也因为靠近赤道气候炎热,鸟粪已经被晒干,成为了厚厚的鸟粪层。

19世纪“鸟粪热”的兴起正值秘鲁从西班牙手中独立后不久,丰富的鸟粪资源为秘鲁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当时鸟粪在秘鲁被称为“白色的金子”,秘鲁政府开始大肆开发鸟粪资源,卖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到了1847年,鸟粪已经成为了秘鲁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鸟粪带来的收入在数十年里都是这个国家的财政支柱,秘鲁正式进入了“鸟粪时代”。

由于海鸟太多,鸟粪堆积如山,底层的已石化成磷酸盐矿,鸟粪不仅是优质的化肥原料,还是提炼治疗痛风、抑制嘌呤的特效药。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小的岛屿曾扭转了秘鲁的国运,创造过秘鲁辉煌的“鸟粪时代”。从1840年到1880年,长达40年的时间,国家依靠出口鸟粪获取了大量财富,最高年份鸟粪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80%,使得秘鲁成为当时南美的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


因为鸟粪,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还发生了战争,最终智利获胜,玻利维亚和秘鲁被迫割地。此战过后,玻利维亚失去了出海口,成为一个内陆国。

钦查群岛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秘鲁确实是可以将鸟粪作为自己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开采过程之中,秘鲁却忘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使得这一产业在仅仅几年时间之内便极速衰退。


礁石上好多大海蟹。


19世纪“鸟粪热”的兴起正值秘鲁从西班牙手中独立后不久,丰富的鸟粪资源为秘鲁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当时鸟粪在秘鲁被称为“白色的金子”,秘鲁政府开始大肆开发鸟粪资源,卖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到了1847年,鸟粪已经成为了秘鲁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鸟粪带来的收入在数十年里都是这个国家的财政支柱,秘鲁正式进入了“鸟粪时代”。

由于海鸟太多,鸟粪堆积如山,底层的已石化成磷酸盐矿,鸟粪不仅是优质的化肥原料,还是提炼治疗痛风、抑制嘌呤的特效药。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小的岛屿曾扭转了秘鲁的国运,创造过秘鲁辉煌的“鸟粪时代”。从1840年到1880年,长达40年的时间,国家依靠出口鸟粪获取了大量财富,最高年份鸟粪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80%,使得秘鲁成为当时南美的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

更令人震撼的是,扛起秘鲁“鸟粪辉煌”的主要劳动力竟是中国劳工。当年秘鲁废除了黑奴制,西方殖民者便转向中国诱骗更为便宜的华工到美洲。从道光26年至光绪元年约30年间,10万多闽粤沿海农民卖身来到秘鲁,其中约十分之一的人被卖到鸟岛挖鸟粪。有书记载当时的境况:“连希伯来人构想的地狱,也难以和鸟粪场那种难以忍耐的酷热、可怕的腐臭,以及中国劳工所遭到的惩罚相比。”当时中国劳工的死亡率极高,除了累死、病死,还有不少人跳海自杀。

因为鸟粪,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还发生了战争,最终智利获胜,玻利维亚和秘鲁被迫割地。此战过后,玻利维亚失去了出海口,成为一个内陆国。

钦查群岛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秘鲁确实是可以将鸟粪作为自己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开采过程之中,秘鲁却忘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使得这一产业在仅仅几年时间之内便极速衰退。


礁石上好多大海蟹。




导游说:“鸟粪供秘鲁的盆地作肥料使用,也有外销,现要7年才采一次,每次要采3个月,上次2011年采共获得5,600吨,值近5,600万美元。”

如今的鸟岛上面的鸟粪基本采集完毕,残留的已不多,不知下一次何时?




酒店餐厅的挂画。


PISCO小镇原本就是为了坐小飞机看纳斯卡大地画,可同伴们都说一定会晕机,建议不坐。我犹豫了,没有提前报名,想到现场试试运气,可惜没票。

送同伴乘小飞机,看看机场吧。





同伴登机。


我们回到码头午餐。

今天午餐是海鲜泡饭,口味还行。




继续在昨晚的海滩闲逛。


















接上乘小飞机的同伴后,我们沿着泛美公路返回利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