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二十三)凯鲁万蓄水池、奥克巴清真寺、西迪撒哈卜陵墓

标签:
上帝打翻的调色盘凯鲁万蓄水池奥克巴清真寺西迪&bull撒哈卜陵墓 |
分类: 异国风情 |
从哈马马特老城直接前往凯鲁万。凯鲁万(Kairouan)是突尼斯古都,位于突尼斯中部偏东地区,北距首都突尼斯城155公里,现为突尼斯第四大城市。670年兴建,800-909年,艾格莱卜王朝在此定都,凯鲁万自此名声大噪,成为伊斯兰四大圣地之一。城内街巷曲折、店铺林立,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处陵墓,数十座蓄水池和穹顶室内市场。著名建筑有凯鲁万大清真寺、“三大门”清真寺和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突尼斯穆斯林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1次。1988年凯鲁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凯鲁万缺水,当地人在公元862年修建了15个蓄水池。现有被称作阿格拉比德水池的一大一小两个水池供游人参观。水用渡槽由远处引来,先进入小水池沉淀,然后进入大水池供使用。大水池直径128米,深5米,可容水6.28万立方米。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大一小的两个蓄水池--凯鲁万的阿格拉比德(The Aghlabid Basins)大蓄水池。
凯鲁万城内清真寺星罗棋布,因此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但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城东北隅的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它不仅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且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站在十几公里之外,就可遥见大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它已成为凯鲁万的特殊标志。奥克巴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作,其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布局精妙。环绕大院四周的连拱柱廊、排排石柱和巍峨的尖塔,营造出庄严、肃穆、圣洁的氛围。置身其中,倍感造化之神秘,宇宙之无穷,个人之渺小。圣城凯鲁万,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一个梦幻般迷人的古城。该寺最初的设计、建造者是奥克巴本纳菲,这位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的统帅,既是一位骁勇善战、富于谋略的军事指挥官,又是一个有治国方略的总督。他意识到要治理北非这蛮荒民众,除了行政的统治外,还必须用宗教从精神和思想上去控制和教化他们。因此,他在创建凯鲁万城之初就决定建两个机构——清真寺和总督府,凯鲁万正因拥有此寺而被阿拉伯世界誉为第四圣城。

著名的奥克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北非的第一座大清真寺,附设有宗教大学,寺内有600根花岗岩或大理石的大柱子,其中有罗马式、阿拉伯式和拜占廷式。城外有赛义德·沙阿卜经学院,学院内有伊斯兰教圣门弟子的墓地。





相传当年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麾下著名将领奥克巴将军征战北非经过此地,意外地发现了圣地麦加遗失的黄金圣杯。拿起圣杯居然发现底下是源源不断的泉眼,这使将军联想到麦加的渗渗泉,由此断定此处不同寻常,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于是下令戍营扎寨,修建都城。

院子里有一座不高的平台,走上去看看,原来是日晷,古代计时的工具。




凯鲁万有一百多座伊斯兰圣人陵墓,其中一座叫西迪•撒哈卜陵墓。在突尼斯,西迪是伊斯兰教“神圣”的意思。西迪•撒哈卜陵墓的主人,是跟随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的圣人,传说他是一个理发师,经常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并保留了他的三根胡须。西迪.撒哈卜去世后这三根胡须也随之放入陵墓,于是人们也称这座陵墓为“胡须陵”。

从外形看,西迪•撒哈卜陵墓也是一座清真寺。据说很早的时候,这里除了圣人西迪•撒哈卜陵墓,同时还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犹如中国古代的私塾。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建立起来以后,孩子们才不在这里学习了。

在突尼斯人眼中,最为神圣的地方,也是孩子走向成年人举行“割礼”仪式的地方。5至7岁的男孩子在这里完成一个小手术,标志着人生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