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一颗眼泪斯里兰卡(三)加勒古城

标签:
印度洋上的一颗眼泪加勒古城 |
分类: 异国风情 |
我们的游览线路因住宿安排问题,最终决定逆时针环游兰卡,这与一般的旅游线路相反,现在沿海边公路南下前往加勒古城。




站在南面的城墙上向北望古城的小巷。

米拉清真寺和乌德勒支灯塔。

米拉清真寺。清真寺建于荷兰殖民时期的1796年,与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没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圆顶,也没有高高的宣礼塔,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

一架直升机飞过来。

正好“撞上”灯塔。

隔海相望,远处的白塔。


现在看清楚了,米拉清真寺顶上的月亮。


灯塔东面的沙滩。


弄蛇人。

乌德勒支是荷兰的一座古城,不用问,这座灯塔一定是荷兰人修建的,所以才用此命名。灯塔高大挺拔,是加勒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灯塔的边上就是浩瀚的印度洋。

乌德勒支灯塔边上一个有历史的小房子。

没看懂啥意思?

对面的米拉清真寺,进去看看。



米拉清真寺内看灯塔。


出了米拉清真寺后沿街道向北走,遇到一个艺术馆,翻译是:加勒堡美术馆。

看到一座教堂,有特点,等会儿进去看看。

教堂北边是阿曼加勒酒店,前面的平房是加勒博物馆,当时不知道,没走过去看看。



进教堂看看,原来这就是有名的荷兰归正会教堂,里面地上、墙上有许多墓碑,无意中找到,真是个惊喜。

荷兰归正会教堂(Dutch Reformed Church)初建于1640年,于1752-1755年间改建成现在的样子。由荷兰指挥官Casparus de Jong和他的妻子捐赠,用来表达他们对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感谢。教堂建于一座17世纪中叶葡萄牙女修道院的遗址之上,外部以白色为底,轮廓线条优美,内部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些图案简单的彩色玻璃拼花窗,以及一个突出于教堂前方左部的讲道坛上方的巨大天蓬。教堂最为特别的是地面及外墙铺满墓碑,他们是昔日荷兰籍驻加勒居民的墓碑,由旧荷兰时期的荷兰墓园被搬迁至此,最古老的源于1662年,而另一块最为吸引人的则是加勒指挥官E.A.H.Abraham的墓碑,该墓碑位于教堂入口处不远,墓碑上方装饰着沙漏和头颅。教堂里依然摆放着1760年的风琴,还有用马来西亚运来的东印度乌木制成的布道台。




高速公路服务区。

沿海铁路。


加勒火车站


加勒购买流量卡。

到达加勒古城


进了古城就看到这颗大树,吸引眼球。

加勒是加勒区的行政首府,斯里兰卡第四大城市,位于斯里兰卡西南角的印度洋的海滨。加勒分为古城(要塞)和新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身处古城,感觉不到在斯里兰卡,就像到了欧洲的小镇一样。

进了古城,沿着街道一直向南走,来到古城最南边城墙的旗岩。





加勒古城和要塞(Old Town of Galle and Its Fortifications)建筑在岩石半岛上,城墙脚下边上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16世纪由葡萄牙人建造,被葡萄牙、英国、荷兰都侵占过,是至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堡,是欧洲人在南亚及东南地区建筑防卫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也是现存最大的古要塞之一。城市的核心布局是荷兰人于1669年创建的,至今古城区所有建筑、街道、布局保存完好,古堡内所有学校、法院、银行至今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站在南部的旗岩向城墙西部望去。


南部的印度洋。


望东边是白色的米拉清真寺(Meera Mosque)就在灯塔旁边,米拉清真寺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而不是常见的有着圆顶的伊斯兰风格,建于荷兰人统治时期的1796年。

沿海铁路。


加勒火车站


加勒购买流量卡。

到达加勒古城

加勒是斯里兰卡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后的所罗门王朝时期,当时以色列的所罗门王以加勒为港口,将斯里兰卡的宝石,香料和孔雀运往耶路撒冷。1640年荷兰人占领了加勒,在这里修建了占地36万平方米的城堡,围绕整个半岛还修建了防御墙。后来葡萄牙人,英国人都殖民过这里。

进了古城就看到这颗大树,吸引眼球。

加勒是加勒区的行政首府,斯里兰卡第四大城市,位于斯里兰卡西南角的印度洋的海滨。加勒分为古城(要塞)和新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身处古城,感觉不到在斯里兰卡,就像到了欧洲的小镇一样。

进了古城,沿着街道一直向南走,来到古城最南边城墙的旗岩。





加勒古城和要塞(Old Town of Galle and Its Fortifications)建筑在岩石半岛上,城墙脚下边上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16世纪由葡萄牙人建造,被葡萄牙、英国、荷兰都侵占过,是至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堡,是欧洲人在南亚及东南地区建筑防卫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也是现存最大的古要塞之一。城市的核心布局是荷兰人于1669年创建的,至今古城区所有建筑、街道、布局保存完好,古堡内所有学校、法院、银行至今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站在南部的旗岩向城墙西部望去。


南部的印度洋。


望东边是白色的米拉清真寺(Meera Mosque)就在灯塔旁边,米拉清真寺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而不是常见的有着圆顶的伊斯兰风格,建于荷兰人统治时期的1796年。




站在南面的城墙上向北望古城的小巷。

米拉清真寺和乌德勒支灯塔。

米拉清真寺。清真寺建于荷兰殖民时期的1796年,与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没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圆顶,也没有高高的宣礼塔,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

一架直升机飞过来。

正好“撞上”灯塔。

隔海相望,远处的白塔。

在加勒古城的东南角有一座乌德勒支碉堡,碉堡顶上有座18米高的白色灯塔。它是加勒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灯塔。灯塔建于1938年,高18米,关于加勒的各种纪念品上都会有出现这个灯塔。白色的灯塔远远就可以望见,旁边还有几颗椰子树相伴。

现在看清楚了,米拉清真寺顶上的月亮。


灯塔东面的沙滩。


弄蛇人。

乌德勒支是荷兰的一座古城,不用问,这座灯塔一定是荷兰人修建的,所以才用此命名。灯塔高大挺拔,是加勒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灯塔的边上就是浩瀚的印度洋。

乌德勒支灯塔边上一个有历史的小房子。

没看懂啥意思?

对面的米拉清真寺,进去看看。



米拉清真寺内看灯塔。


出了米拉清真寺后沿街道向北走,遇到一个艺术馆,翻译是:加勒堡美术馆。

看到一座教堂,有特点,等会儿进去看看。

教堂北边是阿曼加勒酒店,前面的平房是加勒博物馆,当时不知道,没走过去看看。



进教堂看看,原来这就是有名的荷兰归正会教堂,里面地上、墙上有许多墓碑,无意中找到,真是个惊喜。

荷兰归正会教堂(Dutch Reformed Church)初建于1640年,于1752-1755年间改建成现在的样子。由荷兰指挥官Casparus de Jong和他的妻子捐赠,用来表达他们对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感谢。教堂建于一座17世纪中叶葡萄牙女修道院的遗址之上,外部以白色为底,轮廓线条优美,内部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些图案简单的彩色玻璃拼花窗,以及一个突出于教堂前方左部的讲道坛上方的巨大天蓬。教堂最为特别的是地面及外墙铺满墓碑,他们是昔日荷兰籍驻加勒居民的墓碑,由旧荷兰时期的荷兰墓园被搬迁至此,最古老的源于1662年,而另一块最为吸引人的则是加勒指挥官E.A.H.Abraham的墓碑,该墓碑位于教堂入口处不远,墓碑上方装饰着沙漏和头颅。教堂里依然摆放着1760年的风琴,还有用马来西亚运来的东印度乌木制成的布道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