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福建行(四十五)湄洲岛妈祖庙

标签:
自驾福建行湄洲岛妈祖庙 |
分类: 户外休闲 |
要去湄洲岛,需将车停在码头的停车场,乘船到湄洲岛(外地车不能上岛)。

今天的风实在太大了,傍晚不能外出,只能站在民宿的阳台上看妈祖庙夜景。

妈祖庙,即“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

同一个位置,早上再拍一张。

妈祖,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是妈祖信俗文化的核心,包括祭典仪式、口头传说等文化艺术以及民间习俗,遍布台海两岸乃至世界各地。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这是妈祖首次获得朝廷的褒封,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妈祖封号达64字。妈祖信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的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民间信仰习俗。妈祖信俗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并世代相传。它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
2006年5月25日,妈祖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仙逝。林默诞生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而取名“默”,昵称“默娘”。相传林默娘小时勇敢聪明,事亲至孝。8岁从师学习,过目成诵,悉解文义。10岁时,随母亲王氏诵经礼佛。13岁时,得到一位老道士指点,授以“玄微秘法”,能识诸般要典。15岁时,能为人治病,扶贫济困。16岁时,她照妆于井,得铜符一双,本领更加高强。由于生于沿海都巡检之家,她熟习水性,能驾船、挽缆,巡游于岛屿之间,常于风浪里救助遇险船舶。她还“为里中巫”行医救人,辛勤劳作,这为她最终成为海上保护神奠定了基础。



升天楼




看着这个才知道我们又走错路了,应该是右边新庙上行,在山上转一圈,走到左边老庙下山。我们沿着祈福路从五帝庙、升天楼在上山,现在要向下看看新庙,再返回去走老庙。

今天的风实在太大了,傍晚不能外出,只能站在民宿的阳台上看妈祖庙夜景。

妈祖庙,即“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

同一个位置,早上再拍一张。

妈祖,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是妈祖信俗文化的核心,包括祭典仪式、口头传说等文化艺术以及民间习俗,遍布台海两岸乃至世界各地。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这是妈祖首次获得朝廷的褒封,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妈祖封号达64字。妈祖信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的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民间信仰习俗。妈祖信俗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并世代相传。它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仙逝。林默诞生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而取名“默”,昵称“默娘”。相传林默娘小时勇敢聪明,事亲至孝。8岁从师学习,过目成诵,悉解文义。10岁时,随母亲王氏诵经礼佛。13岁时,得到一位老道士指点,授以“玄微秘法”,能识诸般要典。15岁时,能为人治病,扶贫济困。16岁时,她照妆于井,得铜符一双,本领更加高强。由于生于沿海都巡检之家,她熟习水性,能驾船、挽缆,巡游于岛屿之间,常于风浪里救助遇险船舶。她还“为里中巫”行医救人,辛勤劳作,这为她最终成为海上保护神奠定了基础。



升天楼




看着这个才知道我们又走错路了,应该是右边新庙上行,在山上转一圈,走到左边老庙下山。我们沿着祈福路从五帝庙、升天楼在上山,现在要向下看看新庙,再返回去走老庙。
前一篇:自驾福建行(四十四)泉州崇武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