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2022-12-01 17:17:05)
标签:

浙江自驾行

泰顺

廊桥

包氏宗祠

分类: 户外休闲
廊桥之乡泰顺,堪称浙南古桥博物馆。泰顺境内原有廊桥900多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有30余座。泰顺廊桥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这次在携程上预定的民宿不错,内部的设施都很新,有点星级酒店的标准,最主要的是有一个超大的阳台,在上面喝茶、聊天、吃零食非常好。在房间和阳台上都可以直接看到廊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泰顺廊桥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截止目前,泰顺共有46座各个时期的廊桥,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15座以及南溪桥,登云桥,霞庄桥,墩头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我们眼前的这座就是北涧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廊桥”顾名思义,即为有屋檐的桥。据了解,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而现存廊桥的修建年代多为清代。泰顺廊桥多建于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贞观年间。其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木拱式、木平式、石拱式等,其中最美的当数编梁式木拱桥。如泗溪的溪东桥和北涧桥、洲岭的三条桥、三魁的薛宅桥、筱村的文兴桥、仙稔的仙居桥、岭北乡的同乐桥等。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北涧桥是至今泰顺保留下来的最美的一座廊桥,在同类叠梁式木拱廊桥中独领风骚,被称为“世上最美的廊桥”。与溪东桥建桥时间相差约一百年,据说是同门师徒所建。北涧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康熙十三年,桥面呈虹拱状,桥长50多米,宽约6米,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光彩照人。红色的桥身、四角翘起,很有气势。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整体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桥面上四列方柱,青瓦覆顶。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中央起重屋,斜脊轻盈高翘,飞檐走兽, 气势如虹,后经6次重修,至今容颜不改。桥长51.07米,宽5.39米,高11.22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被当地人称为“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阶。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有石阶26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左边的白楼是我们住的客栈。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桥中间的几间桥屋设有神龛,分别供奉着各方神圣。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穿过北涧桥向上游走,回首望去两株树冠浓密的古木,与北涧桥相映,仿佛是两位忠实的卫士在保护着古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溪东桥位于泗溪镇上,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黛瓦红板编梁的木拱廊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宛若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溪东早时以矴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绪倡首建蜈蚣桥(即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清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关于林正绪建桥,其中还有一段佚事:溪东桥竣工后要据悉圆桥仪式,择吉先生说:“择此良辰吉日,日子上佳,唯此日会损一方,不损首事,亦损师傅,二者何从,汝自定夺。”林正绪未加思索,当即决定定此吉日进行圆桥,自己则在圆桥之前举家迁离泗溪,入住江渡缪洋。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溪东桥和北涧桥既是“姐妹桥”,也是“师徒桥”,因为这两座桥分别由林正绪师徒二人修建,构成了泰顺廊桥文化园的核心。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绕了一圈,发现这里才是正门,因为我们住在北涧桥边上,所以是反方向逆时针转了一圈。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清晨再看一眼北涧桥,今天有雨,我们准备去看包氏宗祠和其他的廊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昨夜旁边这家里的公鸡与村子里的其他公鸡呼应着时起彼付,整夜打鸣,让不习惯乡村气息的我们着实感受了一下。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导航包氏宗祠,雨中游览。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泗溪玉岩是包氏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始祖包贵山,祖籍平阳竹楼,宋德祐元年(1275)迁居玉岩。村内有包氏宗祠、廊桥、玉岩题刻等古迹。其中,包氏宗祠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包氏祖先“不践清土”的高风亮节而著称,闻名遐迩。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进了牌坊,顺着石板路往后走,到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包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包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温州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包氏宗祠出来,问了当地的居民,一座廊桥就在我们来的路边上。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这是南阳桥,一座欠保护的廊桥。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南阳桥,伸臂式木平廊桥,泗溪镇玉岩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桥长4.17米,宽4.6米。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的木梁桥始于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构造形式,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浙江很多山区的木桥都采用这种构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桥边居民家的。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自驾浙江行(二十三)泰顺廊桥、包氏宗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