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浙江行(一)南浔古镇

标签:
浙江自驾行南浔古镇小莲庄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
分类: 户外休闲 |
因疫情影响,今年新疆行的计划泡汤了,怎么办呢?不能一直在家里呆着,找个安全且不远的地方自驾吧。浙江就成了首选。因为一个人开车,不能时间太长,第一站选择了湖州的南浔古镇。

我们预定的酒店就在古镇南门边上,到酒店入住后,外出吃午饭后直接到景区,刚才还没有人,突然不知道哪里出来这么多人,可能都是午餐后吧。看了许多攻略,也咨询过说是免费。其实不然,到了景区是要买门票的(95元/人),景区工作人员说上个月是免费的(上月太热了,还是不出门好)。

南浔古镇也可以从周边的其他地方免票进入,进入后可以逛逛古镇,看看百间楼等,但是古镇中的几个大宅院是不能入内的,要门票。

我们购买了门票,必须把古镇的大宅院一个个逛一遍。

进入南门后首先来到小莲庄。

小莲庄就是原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园和家庙,俗称“刘庄”,因元代赵孟頫曾在湖州修建“莲花庄”,刘氏仰慕其才名,故改名“小莲庄”。小莲庄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时近四十年,凝结了刘镛及其子孙三代人的造园追求。小莲庄主要分为家庙、义庄以及园林三个部分。园林部分又以围墙、假山相隔,分为了内园和外园。环绕着长廊曲桥、楼亭阁榭,可与苏州园林媲美。

外园是十亩莲池,古称“挂瓢池”俗称“ 鱼池 泾”,池旁有一亭,“净香石窟”,吟诗作对之用,两边的顶一个升形,一个斗形,十升为一斗,才气高的人才能坐在斗顶下;内园即后花园,假山堆叠,枫叶喜人,取意于杜牧《山行》一诗。三进的刘氏家庙,规模宏大,曾被黄裳拿来与《红楼梦》里的贾氏宗祠相提并论。

走着走着就来到相邻的嘉业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建成的,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中国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与小莲庄隔溪相望,有小桥通连,环境相当好。 这里是一座回廊式的两层建筑物,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藏书约11万册。 嘉业藏书楼是南浔古镇最有历史价值的地方,藏书楼保存比较完好,不能错过。

嘉业藏书楼,中国近代传统藏书楼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藏书楼,由刘墉的孙子刘承干建成。正门建筑是典型的“西外中内”,朝外的一面是欧式风格,朝内的一面却是中式风格。一进东西两侧都是藏书。二进正厅里,悬有宣统帝御赐的“钦若嘉业”九龙牌匾。园林里有块三米多高的“啸石”,为南浔 三奇石之一,对石上一小口吹之,呜声如啸,恍若空谷回响。荷池边有用太白石堆叠成形的十二生肖,妙趣横生。窗棂是由篆字组成的金石印章式样。刘承干不仅爱藏书,还雕版印刷。所以里面有雕版印刷体验,需收费;还有卖芸草香囊的,芸草可防书被虫蚀。

离开嘉业堂藏书楼,来到张氏旧宅。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的大宅院。 这里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风格奇特、结构恢宏,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誉。 张石铭旧宅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式楼房150间。

张石铭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 江南第一宅”,五落四进,有各式楼房244间;中西合璧,封火山墙、青石板路,典型江南古建筑,西洋舞厅、铁花扶栏,又是十八世纪西欧巴洛克风格。 正厅悬有张謇所书“懿德堂”匾,“懿”是对女性的尊称,张石铭幼年丧父,为表对母亲的尊敬和孝心,故取此名。大厅砖雕门楼刻有“世德作求”,以德为求,是张氏家族的家训。女厅,集石雕、砖雕、木雕、玻璃雕于一体,堪称“四绝”。第三进楼上镶有从法国进口的蓝金刻花玻璃。八角厅是张家用餐的地方,据说蕉叶上的露珠原是用宝石镶嵌而成。园内还有 南浔三大奇石之一——“鹰石”。西洋楼前两棵高大的广玉兰,植于建房之时,繁枝蔽日。

刘氏梯号,刘墉三子刘梯青的居所,因有两幢皆用红砖砌筑的西式楼房,被当地人俗称为“红房子”。由三部分组成,中部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南、北部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后园还有网球场、钟楼,洋楼下沉埋着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书房“清醒书屋”的匾额,可见主人的追求。


总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分融入了罗马风格建筑。刘氏梯号除了高大恢弘、气势逼人,内部还陈列着无数呼之欲出的砖雕、木雕和石雕。 小红楼外面看起来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风格,走进去才会发现原来是西式建筑,很适合拍照。


游船码头。


百间楼因一河两岸有楼房百间而得名。中间的那条河原是运河,通湖州 、 苏州和乌镇 ,名百间楼港,又称百间楼河。河上有民国十四年修建的当地第一座钢筋水泥桥——长板桥。百间楼屋依河而立,与水里的倒影,构成了一幅长长的江南枕水人家的画卷。 邻里亲近。



最后来到张静江故居。张静江故居在古镇的东北角,关门很迟(其他几个都在下午四点半就关门了),所以我们在逛完百间楼后,走到这里还能入内参观。

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孙子的居所。大门门额上刻的“张静江故居”几个字,是由陈立夫所书,黑色的字嵌在水方砖上,简朴无华。于弘济桥上俯视,宅邸屋顶天际线,起伏灵动,韵味独具。张静江故居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而建,为典型的江南豪宅风格。 故居是三进五间式建筑,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 张静江故居内的二厅、三厅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珍贵的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
南浔古镇十多年前来游玩过,时间有点久,当时有导游带着走,印象不是太深了,这次完全是自己做攻略,自由行走感觉不一样。

我们预定的酒店就在古镇南门边上,到酒店入住后,外出吃午饭后直接到景区,刚才还没有人,突然不知道哪里出来这么多人,可能都是午餐后吧。看了许多攻略,也咨询过说是免费。其实不然,到了景区是要买门票的(95元/人),景区工作人员说上个月是免费的(上月太热了,还是不出门好)。

南浔古镇也可以从周边的其他地方免票进入,进入后可以逛逛古镇,看看百间楼等,但是古镇中的几个大宅院是不能入内的,要门票。

我们购买了门票,必须把古镇的大宅院一个个逛一遍。

进入南门后首先来到小莲庄。

小莲庄就是原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园和家庙,俗称“刘庄”,因元代赵孟頫曾在湖州修建“莲花庄”,刘氏仰慕其才名,故改名“小莲庄”。小莲庄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时近四十年,凝结了刘镛及其子孙三代人的造园追求。小莲庄主要分为家庙、义庄以及园林三个部分。园林部分又以围墙、假山相隔,分为了内园和外园。环绕着长廊曲桥、楼亭阁榭,可与苏州园林媲美。

外园是十亩莲池,古称“挂瓢池”俗称“

走着走着就来到相邻的嘉业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建成的,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嘉业藏书楼,中国近代传统藏书楼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藏书楼,由刘墉的孙子刘承干建成。正门建筑是典型的“西外中内”,朝外的一面是欧式风格,朝内的一面却是中式风格。一进东西两侧都是藏书。二进正厅里,悬有宣统帝御赐的“钦若嘉业”九龙牌匾。园林里有块三米多高的“啸石”,为南浔

离开嘉业堂藏书楼,来到张氏旧宅。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的大宅院。

张石铭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

刘氏梯号,刘墉三子刘梯青的居所,因有两幢皆用红砖砌筑的西式楼房,被当地人俗称为“红房子”。由三部分组成,中部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南、北部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后园还有网球场、钟楼,洋楼下沉埋着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书房“清醒书屋”的匾额,可见主人的追求。


总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分融入了罗马风格建筑。


游船码头。


百间楼因一河两岸有楼房百间而得名。中间的那条河原是运河,通湖州



最后来到张静江故居。张静江故居在古镇的东北角,关门很迟(其他几个都在下午四点半就关门了),所以我们在逛完百间楼后,走到这里还能入内参观。

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孙子的居所。大门门额上刻的“张静江故居”几个字,是由陈立夫所书,黑色的字嵌在水方砖上,简朴无华。于弘济桥上俯视,宅邸屋顶天际线,起伏灵动,韵味独具。张静江故居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而建,为典型的江南豪宅风格。
前一篇:自驾浙江行(二)嵩溪村
后一篇:自驾浙江行(三)神仙居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