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猫咪
老猫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667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2021-11-15 14:44:01)
标签:

太行天路行

虹霓村

虹霓瀑布

明惠大师塔

分类: 户外休闲
出了通天峡,我们来到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虹霓村位于平顺县东南一隅之虹梯关乡,是虹梯关大峡谷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虹霓村被驴友们称为悬崖上的古村落,虹霓瀑飞流直下,气势滂沱,其声撼天地,其神振鲁豫,其情动晋秦,瀑下是虹霓峡,沟壑突兀,似万丈不赦之深渊。秋季到来,顺崖边下望,有柿子娇红,红艳欲滴,从虹霓村对岸有石梯可爬行,可下去采摘。 虹霓村房屋建筑全部就地取材,用石板做屋顶,取石头垒墙壁,是太行山中之特色,也是人类房屋修建史上的一个奇观,彰显中华民族,顺应自然,改善自然之智慧。 虹霓村共有30余户人家,与全国农村情况相似,家中只留下老年人和儿童,年轻人全部在外就业,打工谋生。经济作物以柿子和花椒为主。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山西、河南一带因前期遭遇暴雨,有的道路被冲毁,正在抢修中。这是村前的霓虹河,现在水量仍较大。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虹霓村村不大,却很有名气,古代曾是扼守晋豫古道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晋豫古道碑记载:“自古上党居天之脊,如黑云之在半天,而虹梯关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党之脊……关在万山之巅,鸟道羊肠绵亘十数里,一夫当路万夫莫开,险莫其焉。”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虹霓村,原名洪底村,亦即洪梯的底部。 因虹霓村东虹霓河上有一天然形成的悬崖,称虹霓断。夏季,虹霓河水暴涨,流下虹霓断后,溅起的水雾折射太阳光后,形成了弧形彩带--虹,在虹的上下有时出现似虹非虹的七彩光带称为霓。因此,明嘉靖八年夏言撰虹梯关铭时,洪底村也因此更名虹霓。虹霓村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惠大师塔。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霓虹村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村子,村子里的大多数房子都是用当地材料制成的石头。石墙、石砖和石路,简单而原始,充分利用有限的平地建造房屋,每个家庭的庭院面积不大,但非常和谐。村子的道路曲折,数百年的古树、古老的石磨仍在缓慢地吱嘎作响。走在村里石板铺就的一条条小路上,看纯朴的各色民居和富有特色的大门,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虹霓瀑布气势不凡,因前期大雨,今天看到的瀑布也比较壮观。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站在瀑布顶上向下看,有点害怕。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跨过没有完全修好的石头栈道(桥),来到对岸观看瀑布。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在对岸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虹霓村的全貌。整个村子依山而建,村前悬崖峭壁,河水在这里遇到断崖,倾泻而下,形成巨大的瀑布,如果光线适宜,一定会有一道彩虹横跨在村子上空。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对岸山上的观世音菩萨庙。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村子东面的大峡谷。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回到村子里面转转。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对岸的观景台和观世音菩萨庙。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来到一家院落,看到地上晒满了橘红的啥东西?一问方知,这是柿子皮,原来柿饼在制作时需要削掉皮在晾晒,而柿子皮晒干后可以药用。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大妈很耐心地向我们解释。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大妈和邻家奶奶。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门口院子的秋葵。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屋顶晒秋。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这家的大妈正在削柿子皮。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奶奶在挑选软了的柿子。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领队在向大妈询问工具的制作和原理。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村子里的老槐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关帝庙,道光十三年重修的殿宇,门前的这幅对联写着“红面绿袍浩气优优陶武庙,丹心赤胆忠心耿耿对青天”。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这家的院子主人很久没回来了,现在拾到一下,回来住住。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村子对岸的观世音菩萨庙。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阳光照在对面的峡谷,岩壁泛着金光。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沿着这条小路可以往前走,有一条小路下到峡谷里,从正面看瀑布,怕时间紧我们没有下去。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这边的村边梯田上种了许多花椒树,花椒是这里的特产,我们买了一点。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回到关帝庙,现在没人了,进去看看。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关帝庙正殿。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正殿对面的戏台。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正殿两边的耳房。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村子里的石墙、石路、石瓦。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又是一家院子,很小、很简陋。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屋脊晒秋。看到这屋顶的屋瓦吗?有什么不同?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老染坊,看到标牌,没找到是哪一家。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奇石小院。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再次看到这样的铺设的屋瓦。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这位大爷在推着两袋物件山上坡,原来这家奇石小院是他家的。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在村子里盖的楼房住宅还是不多见的。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这家的小院大门比较现代化。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这家大门很有特点,进去看看。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院内一间老屋子,屋顶的屋瓦也是这样的。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院子里有好几位老人在聊天,原来这是著名的古宅“耿家大院”(名字是不是记错了?)。因来人看的太多就把牌子拆掉了。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红衣服的奶奶是这家的主人,今年已经86岁了,黑衣服的奶奶是邻居,今年93岁了,看她们的气色这么好一定身体很棒!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原来这些屋瓦向上翻翘设置的,都是清朝的老房子,约在200年左右。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又是一个古宅“宋美秀院”。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明惠大师传教图。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海会院,现在是虹霓教学点。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明惠大师塔在平顺县城东北35千米的虹梯关乡虹霓村西海慧院旁。寺院早废,仅存孤塔一座,这里群峰壁立,沟壑纵横,瀑布飞流,道路崎岖,地势十分险要。这里又是古代一处重要的关隘。塔建在红褐色的紫峰山下,显得极为庄重古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据塔铭记载:塔创建于唐乾符四年(87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6.5米,边长2.21米,单檐单层五迭四注式,覆钵尖锥顶。通体由塔基、塔座、塔身、塔檐、塔刹五部分组成。整体比例匀称,轮廓秀美。方形塔基为仿木构建筑框架凿造,四面枋柱交错,贯以铁质卯钉,周饰倚柱、立旌和横钤,西角柱顶端雕刻凸起的兽头,伸出颈项,支撑全塔。塔基上为束腰须弥式塔座,上下三层叠涩,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壶门四个,门内剔地凸起雕石狮十六躯,狮身周系环花草绫带。这些狮兽,或蹲卧,或静立,或跳跃,形态各异生动活泼。与五台山佛光寺唐代经幢壶门内镌刻石狮如出一辙。塔身中空,南壁中央辟长方形洞,顶端为火券。门龛两侧分别雕刻守门金刚像1尊,身着盔甲,足蹬飞云,手执宝剑和金刚杵等法器,造型丰满,气势威猛。门顶半圆形券面上浮雕伎乐天3躯,活泼俊逸,婀娜多姿。门窗之上浮雕垂幔纹样,每根角柱上刻有卷草文,宝相花、龙串富贵,化生童子等人物花卉等线刻花纹图案,精致流畅,庄重美观。塔室内设方形小屋,四壁素面无雕饰。中央刻置一仰莲状覆盆式基座,可能是放置死者遗像或遗骨之基托。室顶刻有平阁天花,图案清晰,规范考究。塔身上覆以石雕屋顶,塔檐四注式。檐下在凸起的方框中刻出龟背锦,再上雕刻额枋、椽飞,四翼微向上翘,檐上雕刻瓦垅、戗脊。塔顶高耸,雕成山花蕉叶和仰覆莲、半开莲形状。由下而上由四层雕刻组成,逐层收缩,每层均由束腰、山花蕉叶和覆钵构成。顶端以锥形宝珠收刹。雕工精细,完好无损。在国内已知的唐代石塔中,整体保存完好者,以此为最佳。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在塔的背面镶嵌有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29年)的铭记。记载了明惠大师一段轶事。谓之唐乾符四年,他住持海慧院时,一天有人报告说:“保广要杀大师”。师云:“吾久于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诛,偿宿债矣”。是年正月十三日,大师果然被杀。他死后,由弟子崇职等捧舍利,奉潞州节度使之命建塔葬之。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明惠大师塔,全由石质雕造。总体造型仿照木构建筑,均采用柱枋椽飞等构件和破直棱窗的做法,与长子法兴寺燃灯塔一样,是研究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及为珍贵的实物遗存。其造型优美,精巧华丽,形制典雅。高宽比例适度,雕刻内容丰富,细部装饰雅致,雕刻技艺纯熟,虽非巨构,但艺术价值极高,被美术界权威人士视为唐代石塔建筑中的珍品和独特范例。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现在被院墙围挡保护,不能入内。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村委会
太行天路行(五)虹霓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