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平遥乔家大院 |
分类: 户外休闲 |
昨天平遥下大雨,我们的大巴车不能将我们送到指定地点,导游与当地司机联系,开车到高速服务区接我们到平遥小南门。在车上与司机沟通去乔家大院的事情,司机说他们可以拼车,50元/人往返乔家大院。一拍即合,今天司机约好7点到平遥古城接我们。

从小巷中穿过,往北走。

一路都是有年代的历史建筑。



回到明清街。

平遥市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南大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重修,后世多有补葺。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 133.4平方米。 市楼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 平遥市楼位处平遥城中心,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早晨7点,司机到古城酒店门口接上我们,又接了拼车的其他人来到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1月28日,乔家大院入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乔家大院,由“四堂一园”构成,即“在中堂”、“ 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花园。后三堂为近年新修复建筑。“在中堂”由乔致庸创建,是乔家大院的核心。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 10 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看到这条路了吗?下车后从乔家大院牌坊走到乔家大院,距离不近哦。

乔家大院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乔家大院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也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杀洋人。从太原逃出7个意大利修女,逃到祁县被乔致庸保护下来,藏到自家银库里,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后来意大利政府给了乔家一个意大利国旗以表彰,这个国旗竟然在后来日本侵华到山西时候派上用场。
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日本人看到这是盟友的,就没有破坏乔家。相比之下,山西的其他大户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坏。但是乔家后来觉得这里还是不安全,最后都离开了乔家大院。20世纪40年代初乔家还曾经回来过一阵,但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

乔家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

我们到的还是比较早,但是第一院有游客,就先从左边的第二院看起。

第二院的门槛。

第二院的砖雕 照壁。

整个乔家大院分为了三期工程,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门看到的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照壁用途是装饰、镇宅避嫌。下面有一个小龛,供奉土地爷;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两边各有一对狮子,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


东跨院正房是书房,两旁是乔家子弟家塾。西跨院是餐厅和厨房。


乔景俨居室。乔景俨是乔致庸第三子,忠厚善良,事亲笃孝,亦善针,乡里来求者无不竭诚为之诊治,家贫者并以药食周济。他治家严谨,虽敕封四品賞戴花以道员补用,然終生未出家门,日惟研读医术,其书房即其诊所。

乔景俨书房。

乔景僖居室。乔景僖是乔致庸最小的儿子,自幼丧母,由其姨也是继母抚养长大。景僖比其侄映霞还小两岁,善良好学,深得致庸疼爱。乔致庸晚年常留叔侄二人在身旁,亲自教导。景僖英年早逝,乔致庸伤痛致病。幸而景僖妻善于烹调,煎汤熬药,使致庸延寿数年。

毋不敬意在提醒乔家年轻一代尊敬长辈。

慕陶阁展示的老照片。

第五院“中宪第”。


第五院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

乔倜书房。乔映庚次子,自幼聪慧,勤学上进,1937年驾机与日军激战,为国捐躯,年仅23岁。







乔映霞居室。乔景仪长子,为人正直坦诚,倾向民主,加入同盟会。

杨氏居室。乔映霞原配夫人。

乔映璜书房。乔景仪次子,处事干练,曾任乔家堡村长兼学校校长。

内帐房。是掌家人管理家族内部事务及账务之处。

穿过花园,来到一个院子。


以为这里是第六院,询问后才知道实际上花园是第六院,这里是“德兴堂”的第四院--戏台院。


德兴堂属于乔家乔致祥创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共四个大院八个小院,占地面积3261.24平方米。

又走反道了,从后面向前穿,随看随拍,也不知道这是哪个院子。














犀牛望月镜是一面直径有一米左右的镜子,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雕刻有祥云犀牛,祥云缭绕在圆镜下方如彩云烘月,祥云下方的犀牛回顾上瞥,似在痴望明月。乔家奉“犀牛望月”为生财镇宅之宝。从此“明月高照祥云绕,安居乐业鸿运来”。“犀牛望月镜”是国家一级文物。



九龙灯。

九龙灯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藏精品之一,清代,红木。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而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慈禧太后为感谢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全国至今未发现第三盏。灯之主体上下通轴,共分3层。上层为葫芦形挂钮,其下有4条龙,龙首高昂,龙身盘曲;中层为八棱八面形灯身,其中四面为玻璃风景画,四面为水银玻璃;下层有5条龙,其中4条龙首向上,龙身呈“卍”字形,并能转动、伸屈;另有一条龙首向下,能四面转动,龙身盘于主轴。在下层的4条龙头上均有灯台、蜡签。综观全器,制作工艺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结构造型独具匠心,动静结合,是一件既豪华繁缛,又实用美观的木雕工艺精品。经考证,在中国尚未发现有类似的第三件。




九龙屏风,清代,花梨木。屏风镶嵌9条玉祥龙,此外,还雕有七十二条小龙盘绕其间,或盘曲回绕,排云戏珠;或昂首奋身,吞云吐雾;或蓦然回首,游搏祥云。整个屏风共九九八十一条龙,形体各异,密疏相间,相互呼应。整个屏风工艺精湛,充满祥和富贵。此屏风应为宫廷用品,据说为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流落民间。

前面看的太慢,时间有点紧,赶快从德兴堂出来,往保元堂走。

保元堂是乔贵发儿子乔全义的孙辈乔超五所建。乔超五少时聪颖,曾发奋读书,后步入仕途,被诏封朝议大夫、光绪初补新城知县。他的堂名取“秉承科举,保元登科”之意。院落建筑规制较高,体现了乔超五官衔品级的特点。修复的时间晚于德兴堂,建筑体量更大。由三个大院组成。

保元堂是乔家最有文化的一支,仅藏书就有数万册之巨,其中还有不少是善本、孤本,并有不少历代名人字画。后来历经战乱,损失惨重,留存只有十之一二。解放以后,乔家后人将所剩的珍贵书籍与字画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省以及当地政府的图书档案部门,并保存至今。

保元堂由大小三个院落组成,曾是乔家老院的原址,为乔家举办喜庆大事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保元堂”通过花园与“宁守堂”相连。从陈展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乔家及当地风俗,还可以亲身体验农耕文化,这里被誉为“民俗大观园”。

内部展示的是当地的农耕文化、民风民俗。

这是一个展示“寿”的院子。

在花园的亭子里,有一块“修复乔家大院碑记”。



顺花园往前走,就是宁守堂。

乔家大院宁守堂由乔贵发次子乔全义修建而成,乔全义生有两子,老二自小聪颖过人深得乔贵发喜爱。他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所以给他取名致远,字守约,取“宁静致远,取信守约”的意思,后来乔全义就把这一处宅院取名为“宁守堂”。

宁守堂总面积2557.37平方米,一字排开三处大院,呈品字形结构,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现为晋商文化专题体验区,陈展了乔家开拓万里茶路的情景,以及戴氏心意拳馆等,使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晋中民俗文化。





离开宁守堂,本以为结束了,没想到边上还有一个院子--乔家学堂。

在乔家大院景区出口位置有个小院子,这就是乔家学堂,乔家学堂乔五超提议创建的,是供乔家子弟读书的一个场所。是一个容易被忽略这个地方。




走进里面就是乔家子弟读书的所在的院子,院子里面有孔子、孟子、曾子等五位圣人的雕像。



走出乔家大院,回首高墙林立,想当年是何等威严。
想着今天的时间有点紧,我们六点多点就在平遥古城内转悠了。

从小巷中穿过,往北走。

一路都是有年代的历史建筑。



回到明清街。

平遥市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南大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重修,后世多有补葺。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 133.4平方米。 市楼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 平遥市楼位处平遥城中心,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早晨7点,司机到古城酒店门口接上我们,又接了拼车的其他人来到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1月28日,乔家大院入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乔家大院,由“四堂一园”构成,即“在中堂”、“ 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花园。后三堂为近年新修复建筑。“在中堂”由乔致庸创建,是乔家大院的核心。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 10 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看到这条路了吗?下车后从乔家大院牌坊走到乔家大院,距离不近哦。

乔家大院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乔家大院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也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杀洋人。从太原逃出7个意大利修女,逃到祁县被乔致庸保护下来,藏到自家银库里,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后来意大利政府给了乔家一个意大利国旗以表彰,这个国旗竟然在后来日本侵华到山西时候派上用场。

乔家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

我们到的还是比较早,但是第一院有游客,就先从左边的第二院看起。

第二院的门槛。

第二院的砖雕
回过来再看第一院。

整个乔家大院分为了三期工程,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门看到的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照壁用途是装饰、镇宅避嫌。下面有一个小龛,供奉土地爷;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两边各有一对狮子,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


东跨院正房是书房,两旁是乔家子弟家塾。西跨院是餐厅和厨房。


乔景俨居室。乔景俨是乔致庸第三子,忠厚善良,事亲笃孝,亦善针,乡里来求者无不竭诚为之诊治,家贫者并以药食周济。他治家严谨,虽敕封四品賞戴花以道员补用,然終生未出家门,日惟研读医术,其书房即其诊所。

乔景俨书房。

乔景僖居室。乔景僖是乔致庸最小的儿子,自幼丧母,由其姨也是继母抚养长大。景僖比其侄映霞还小两岁,善良好学,深得致庸疼爱。乔致庸晚年常留叔侄二人在身旁,亲自教导。景僖英年早逝,乔致庸伤痛致病。幸而景僖妻善于烹调,煎汤熬药,使致庸延寿数年。
西跨院,对面正房是乔贵发的居室。右边是大厨房。

毋不敬意在提醒乔家年轻一代尊敬长辈。

慕陶阁展示的老照片。

第五院“中宪第”。


第五院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

乔倜书房。乔映庚次子,自幼聪慧,勤学上进,1937年驾机与日军激战,为国捐躯,年仅23岁。







乔映霞居室。乔景仪长子,为人正直坦诚,倾向民主,加入同盟会。

杨氏居室。乔映霞原配夫人。

乔映璜书房。乔景仪次子,处事干练,曾任乔家堡村长兼学校校长。

内帐房。是掌家人管理家族内部事务及账务之处。

穿过花园,来到一个院子。


以为这里是第六院,询问后才知道实际上花园是第六院,这里是“德兴堂”的第四院--戏台院。


德兴堂属于乔家乔致祥创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共四个大院八个小院,占地面积3261.24平方米。

又走反道了,从后面向前穿,随看随拍,也不知道这是哪个院子。













德兴堂第一院。珍宝文化馆:乔家大院不止是一座晋商大院建筑群,更有着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积淀。别具一格的屋宇营造、结构布局,美轮美奂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绚丽斑斓的彩绘,堪称一绝,更有闻名遐迩的三件珍宝--九龙屏风、犀牛望月镜、九龙灯。

犀牛望月镜是一面直径有一米左右的镜子,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雕刻有祥云犀牛,祥云缭绕在圆镜下方如彩云烘月,祥云下方的犀牛回顾上瞥,似在痴望明月。乔家奉“犀牛望月”为生财镇宅之宝。从此“明月高照祥云绕,安居乐业鸿运来”。“犀牛望月镜”是国家一级文物。



九龙灯。

九龙灯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藏精品之一,清代,红木。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而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慈禧太后为感谢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全国至今未发现第三盏。灯之主体上下通轴,共分3层。上层为葫芦形挂钮,其下有4条龙,龙首高昂,龙身盘曲;中层为八棱八面形灯身,其中四面为玻璃风景画,四面为水银玻璃;下层有5条龙,其中4条龙首向上,龙身呈“卍”字形,并能转动、伸屈;另有一条龙首向下,能四面转动,龙身盘于主轴。在下层的4条龙头上均有灯台、蜡签。综观全器,制作工艺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结构造型独具匠心,动静结合,是一件既豪华繁缛,又实用美观的木雕工艺精品。经考证,在中国尚未发现有类似的第三件。




九龙屏风,清代,花梨木。屏风镶嵌9条玉祥龙,此外,还雕有七十二条小龙盘绕其间,或盘曲回绕,排云戏珠;或昂首奋身,吞云吐雾;或蓦然回首,游搏祥云。整个屏风共九九八十一条龙,形体各异,密疏相间,相互呼应。整个屏风工艺精湛,充满祥和富贵。此屏风应为宫廷用品,据说为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流落民间。

前面看的太慢,时间有点紧,赶快从德兴堂出来,往保元堂走。

保元堂是乔贵发儿子乔全义的孙辈乔超五所建。乔超五少时聪颖,曾发奋读书,后步入仕途,被诏封朝议大夫、光绪初补新城知县。他的堂名取“秉承科举,保元登科”之意。院落建筑规制较高,体现了乔超五官衔品级的特点。修复的时间晚于德兴堂,建筑体量更大。由三个大院组成。

保元堂是乔家最有文化的一支,仅藏书就有数万册之巨,其中还有不少是善本、孤本,并有不少历代名人字画。后来历经战乱,损失惨重,留存只有十之一二。解放以后,乔家后人将所剩的珍贵书籍与字画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省以及当地政府的图书档案部门,并保存至今。

保元堂由大小三个院落组成,曾是乔家老院的原址,为乔家举办喜庆大事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保元堂”通过花园与“宁守堂”相连。从陈展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乔家及当地风俗,还可以亲身体验农耕文化,这里被誉为“民俗大观园”。

内部展示的是当地的农耕文化、民风民俗。

这是一个展示“寿”的院子。

在花园的亭子里,有一块“修复乔家大院碑记”。



顺花园往前走,就是宁守堂。

乔家大院宁守堂由乔贵发次子乔全义修建而成,乔全义生有两子,老二自小聪颖过人深得乔贵发喜爱。他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所以给他取名致远,字守约,取“宁静致远,取信守约”的意思,后来乔全义就把这一处宅院取名为“宁守堂”。

宁守堂总面积2557.37平方米,一字排开三处大院,呈品字形结构,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现为晋商文化专题体验区,陈展了乔家开拓万里茶路的情景,以及戴氏心意拳馆等,使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晋中民俗文化。





离开宁守堂,本以为结束了,没想到边上还有一个院子--乔家学堂。

在乔家大院景区出口位置有个小院子,这就是乔家学堂,乔家学堂乔五超提议创建的,是供乔家子弟读书的一个场所。是一个容易被忽略这个地方。

乔家学堂,是乔超五时期供乔家子弟读书学习的地方。这个书院是乔家大院中最不惹人注目,最偏僻,最安静,最小巧別致的一个院子。它不足其他院的一半大,却是个三进之院。乔家学堂,也是体现乔家尊师重教的重要之地。乔家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早在公立学校还没有产生之前,乔超五就倡议并建立了乔氏族学“弗措学堂”。乔家很早就把兴学育人,振兴家族作为世代必须遵循的传统。这样,一方面就能为家族商业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オ,另一方面,家族的整体文化素质也会得到长足的提升。



走进里面就是乔家子弟读书的所在的院子,院子里面有孔子、孟子、曾子等五位圣人的雕像。



走出乔家大院,回首高墙林立,想当年是何等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