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市记忆之二:江边行走寻记忆

标签:
城市记忆江边徒步取水口船厂渡江纪念 |
分类: 户外休闲 |
今天再次跟随城市记忆群活动,继续开启江边行走寻历史记忆。
万景园北门向南走大约500米来到北河口水厂,这里是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因北河口水厂水源地保护要求,在水厂取水口位置,建设了一座长124米,高4米的大型钢构保护罩,气势恢宏、形如动车组,不仅美观,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取水口的安全。
北河口水厂的前身是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首都水厂”,它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自来水厂。水厂里的南京自来水历史展览馆,以大量图片、文物、复原场景,展示了水厂初期的老装备和历史,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南京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历程。九十多年来,水厂经过多次全面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如今北河口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肩负着南京主城区一半以上的供水重任。
继续向北走,在长江边的一块空地上,有两座既像厂房又像仓库的建筑,地图上标注为郑和宝船厂,它在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的西南侧大约1公里。造船史研究者洪长倬先生提出郑和七次下西洋,需要建造数量众多的各种船只,所以当时南京江边应该有郑和宝船厂、龙江船厂等多个船厂。据他的研究建造郑和宝船的船厂,在南京三叉河地区秦淮河南侧中保村向西直到江边的一片空地上。而龙江船厂在下关地区秦淮河北侧中山码头到天妃宫一带。
长江江豚是产自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小型淡水鲸,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头部钝圆,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由于长江环境持续恶化,导致长江江豚种族数量急剧下降。
渡江胜利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六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红色立柱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让人们追忆起72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追忆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
渡江胜利纪念馆旧址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挹江门城楼上。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2009年4月,南京市在秦淮河口入江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命运决战”、“雄师渡江”、“南京解放”和“今日南京”等四个部分,通过详实丰富的文物史料与亲历者的口述记录,让参观者领略70多年间的风云变幻。渡江胜利纪念馆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红色地标。
三岔河入江水闸。这里是秦淮河水进入长江的地方。
2005年9月30日完成了河口闸工程建设,河闸酷似避貅,主要功能是非汛期关闸蓄水,抬高武定门至三汊河入江口河段水位,改善城市河道景观;并通过提高水环境容量,改善外秦淮河水质。三汊河口闸工程建设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闸型采用“双孔护镜门”设计方案,是世界第三座同类型水闸,大闸门叠加溢流小门的结构形式为世界首创。




看到里面有一个大家伙了吗?被用深色的布料遮挡着。这个实际上是一艘未完成的大船,据说原计划模仿郑和时代建造一艘大船,建成后周游世界,没成想计划有变,被搁置在这儿。
厂房侧面。


再往前是一个停用的渡江码头。




江苏省南京市三汊河口闸工程位于秦淮河入江口,是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关键项目。其主要功能是非讯期抬高秦淮河水位,改善城市河道环境,景观,引石臼湖水,长江水改善和优化城市河道水质,最终把秦淮河打造成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造福南京人民,提升城市形象. 秦淮河三汉河口闸为国内首次采用"双孔护镜门办案"的拦河闸,造型奇特,绚丽,壮观.其状犹如人们配戴的庶阳护镜,拱型闸门整体呈扇形上下开启.闸门开启时,在灯光映照下恰似两道美丽的彩虹,构成"双虹争辉"的奇观.闸门关闭时,闸门顶部形成弧形游廊,中上部留有一排小闸孔过水,河水泄流在空中形成瀑布,可供人们观瞻游览,国内绝无仅有.(国外仅荷兰有一座类似造型的闸,为单孔,且规模较小.)该拦河闸建成后将成为秦淮河风光带,乃至长江下游沿岸独树一帜的亮丽景观. 三汊河口闸闸窜总宽97m,分两孔,每孔净宽40m,闸室顺水流方向长37m,闸底板高程为1.00m(吴淞零点).三汊河口闸上至秦淮河武定门闸河段,非汛期控制水位为5.5-6.5m,最高水位7.00m;非汛期正常蓄水过流量为30m3/s,排涝流量为80m3/s(关闸状态),汛期行洪流量为600m3/s.三汊河口闸建成后将有效调控秦淮河城区河段(长约15 km)的水势,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使南京的母亲河,"六朝古都"历史文化的长廊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为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前一篇:徒步桦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