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行(二十一)丙中洛一日游之二普化寺、重丁教堂、田园风光
标签:
怒江行丙中洛普化寺田园风光重丁教堂 |
分类: 户外休闲 |
从山上回到丙中洛镇,发现很多人在摆摊,驾驶小哥说,今天周二,是赶集的日子。不错哦,我们还能遇上赶集,现在不看了,等回来时有时间可以逛逛。


现在就在车上随手拍几张吧。








路上看到几座雪峰,对不上号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到了普化寺门口,一只小狗围着我们要吃的。

普化寺位于丙中洛甲生村东风自然组,是怒江州境内唯一的喇嘛寺。普化寺原隶属于四川省德格县的佐钦寺,与香格里拉县的承恩寺关系密切,属藏传佛教噶举派。贡山县藏传佛教(喇嘛教)是随着藏族人迁入贡山而传入的,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传入。后来在贡山甲查姆桶地正式建寺,原为草顶房,取名“飞来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通过民间募捐集资,外地请来工匠,将原草房改为瓦房土木结构,重新建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25年)扩建成金碧辉煌的喇嘛寺,更名为“普化寺”。寺庙为三层楼房,雕梁画栋,内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

丙中洛的普化寺是怒江州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也是朗秋仁波切的驻锡地。贡山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在佛法衰微的时代,仁波切用十年的时间恢复寺院,传播佛法,培养僧才,使这里的居民接触到佛法,信仰佛法。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的“哥斗节”和农历6月15日的游经节,普化寺会举行大型的法会,真正体现了佛法在世间。

普化寺已公布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化寺院内左右两边各有一幢三层楼房,像是作为僧侣生活的房子;中间并排有两幢建筑,像是祭司大殿。现在这是右边的建筑,感觉是一座有历史沧桑的殿堂,个人认为应该是修缮后的原有普化寺建筑。入内看看。



上到楼上向外看。这是进门右边的新建筑,金碧辉煌。

这幢石头的建筑很明显是近代建造的。

脱鞋入内看看。里面摆有各种藏传佛教的物品,这应该是现在的普化寺。

尊重习俗入内不拍照。楼上还有两层,每层都有许多佛龛,内有佛像,二楼还有一个会客厅。

这是在两个普化寺建筑中间的雕像“虎卧金山”。


老普化寺和新建的禅房。

院内左边的建筑,可能是办公或禅房。

新普化寺,一幢藏式建筑。



普化寺的大门。

普化寺和这片田园风光都属于东风村。


这顶帽子很别致。

乘车向下走,来到重丁村看教堂。

今天不是周日,教堂不开门。

正在遗憾中,有一位这里的办事人员骑车过来,打开了大门让我们进入,好运气呀!


进来一看,教堂好新呀!前几天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的,教堂外面还是有脚手架,今天没有了。看到边上的地上还有一些刷漆的工具,看来是刷漆工作在收尾了。太幸运了!

重丁教堂别称重丁天主教堂,是丙中洛地区名气最大的教堂,始建于19世纪末,为呈乳白色哥特式建筑,规模宏大,非常漂亮,被誉为“迷你版的巴黎圣母院”。

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从康定来到丙中洛建教堂传教,侵犯了傈僳族、怒族原始宗教的利益,1905年,200多名少数民族攻打丙中洛白汉洛教堂。先前获知消息的任安守逃走,村民烧了洋教堂,这就是历史上的“白汉洛教案”。任安守逃到昆明,向云贵总督衙门提出赔偿30万两银子和派兵镇压“乱民”。后来以“赏官减银”的办法,给任安守以三品道台的官职,赔银五万两,重修白汉洛教堂才了结。

1921年任安守在丙中洛重丁村又买了一块地,花了十余年新建了一座象征圣吉的乳白色重丁大教堂,盖成两个钟楼的迷你版巴黎圣母院,1935年落成(两旁为住楼,中为礼拜堂,还建有两座钟楼)。可惜重丁天主教堂在“文革”被毁,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远小于原版的大教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