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产、塔川秋色(一)阳产土楼、晒秋
标签:
秋色阳产土楼晒秋 |
分类: 户外休闲 |
2020年11月14日,今天随休闲版来到阳产土楼。

阳产土楼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交通十分便利,距离镇所在地深渡6公里处。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阳产土楼保护完好对当前研究我国古老建筑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现在到阳产村是不允许外面的车子进入的,不论是大车小车,都必须在山下换乘当地的交通进入(大车在景区外的停车场、小车在景区门口停车场)。到了阳产村发现这样是对的,因为进入阳产村的山路很窄且坡度大转弯急,大车根本没法开上去,到了村口没有开阔的地方停车,所以现在这样管理满足了外地游客大量进入的需求。

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郑姓居地,郑姓于宋时由歙北迁移定潭而居,后迁阳产,为郑半洲再能公之后。据传郑公守猎到阳产,跟随猎犬卧于阳产山凹不愿返回,郑公见其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经几番审视,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决心迁移定居阳产。


阳产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房子以土楼为主,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进村子就开始乱串,先随着一位当地导游走了两个摄影点,后来还是自己跑。

徽州阳产土楼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

大家已经看到了,站在阳产土楼的面前,看到的却是这样一排排密密麻麻,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黄色房子。说这个地方“土得掉渣”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村寨的建筑几乎都是黄土的颜色,比黄土高原还黄土高原。但就这样一个地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采风,既有落差、又有特色。看惯了青砖白墙徽派建筑,再看看这里彩色(黄色)的徽派土楼别有一番风味。

阳产村距离深渡镇不远,却与深渡好似是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水的气息,整个村寨被山的气质所包围。

阳产人口的鼎盛时期在上世纪初,有400多户人家,1600多口人,但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生育减少,接着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人口外流,尤其是年轻人大都走出了山区,到城市打工、谋职,人口锐减,现在的户籍人口仅有600人,而生活在山上的不足百人,几乎都是中老年人,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大了,到外边不好找工作,二是乡土情结,不想离开这片故土,这群土楼。阳产原来是个独立的村寨,现在人口少了,行政上就合并到山下的约源村的村委会了。这座村里最大的房子是原来的阳产学校。

以前学校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学生有好几百人。现在人少了,年轻人都在镇上、县城买了房子,孩子也在那里上学了,这里的学校就荒废了。我们在阳产行走,确实没有见到玩耍的儿童。

晒秋是皖南的一大特色,这里同样也少不了,但是在这里看到的晒秋是那么的淳朴,少了很多做作成分,给人的感觉真实了许多。










对面山中的观景台。

老乡家里依然保留着烧大灶的习惯,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尝尝大灶饭的香味。








郑家老宅


青石,是阳产取之不尽的材料,山民便取山上的青石铺路、架桥、做台阶,楼与楼之间,户与户之间,都是由青石连接。有一段840米、宽1.2米、593级台阶的古道,用青石铺就,顺山势、沿溪水而建,是古时候山民出入村寨的通道,有300多年的历史。沿途森林茂密,溪水跌宕成瀑,汇水成池,流水淙淙,行走其上,心境绝佳,是阳产遗留下来的一道独特风景。





又一郑家老宅。
前一篇:川西滇西行加长版(六)黄龙
后一篇:阳产、塔川秋色(二)徽州古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