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大环线(四)青海湖2(二郎剑景区)

标签:
甘青大环青海湖 |
分类: 户外休闲 |
二郎剑风景区距离西宁151公里,这里之前又被称为151基地,是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二郎剑景区大门位于109国道边,现在已成为青海湖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青海湖在没有前景的陪衬下显得是那么平淡。



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目前,二郎剑已经建成了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

栈道东侧可以看到福娃、西王母的雕像,传说青海湖便是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这尊西王母雕塑便是在述说这个故事。




湖边的海鸥只要有人喂食就会飞过来。

湖里有青海湖特有的湟鱼。湟鱼是青海湖唯一的大型经济鱼类,它生活在咸水中,悠然自在,却要到淡水河中产卵繁衍。每年4—7月进入产卵季节,环湖草原上那些流入青海湖的大小淡水河流中,便出现了浩荡的鱼群,它们拥挤在河流中,逆流而上,为的就是把自己的鱼卵产在河流中,在淡水中孵化、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顺流进入青海湖。有关这一壮观景象,在民间有许多形象的描述,例如“半河清水半河鱼”、“骑马过河踩死鱼”等等。的确,如果在这个季节来到青海湖畔,河中密密麻麻在逆流中奋力游动的鱼群,能让人感受到在生命延续中所蕴含的那种无私和牺牲精神。

青海的湟鱼有个更为正式的名字:青海湖裸鲤。这个名字,一是点出了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特产,二是说明了它在鱼类中的科属地位——鲤科裸鲤属,而令人饶有兴趣的还是这个“裸”字。之所以叫裸鲤,是因为它作为鲤科的一个类群,却和我们司空见惯的鲤鱼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我们常见的鲤鱼,身上长满了鳞片,鳞片密集有序地包裹在每一条鲤鱼的身上,而湟鱼,却是“裸”的。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便有“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的记载。湟鱼浑身光滑,它在适应青海湖高盐、高碱环境的过程中为顺畅地排出体内的盐分鳞片不断退化,只有鳃盖与肩带衔接处和臀鳍两侧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

后一篇:甘青大环线(五)茶卡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