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2020-01-18 12:53:55)
标签:

印度

克久拉霍

东庙群

耆那教

分类: 异国风情

克久拉霍的东庙群属于耆那教(Jain),距离西庙群1.5公里,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规模较小,只完整地保存着少数几座神庙。与西庙群琳琅满目的性爱雕塑不同,东庙群主要为耆那教建筑,虽也同样布满雕刻,却是雕刻着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形象,还有他们的老婆,以及各种化身。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东庙群中着白色衣服的比丘尼。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是创教者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十二支》。否定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说及其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实行苦行主义。主要派别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纪以来流传到亚、非、欧等国家。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公元前1世纪左右,耆那教又分裂为白衣派和天衣派(又称空衣派、裸体派)。白衣派教徒穿象征廉洁的白衣,主张种姓平等,男女平等,允许教徒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教徒结婚生育。而天衣派注重苦修、苦行,认为教徒不应有财物,连衣服都不应该有,只能以天为衣,因此称天衣派。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魂,都不能伤害,严禁杀生,素食,禁欲。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庙。要求教徒基本上裸体,而全裸只能是天衣派伟大的圣人。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这是东庙群中规模最大、最美的帕尔斯瓦那特(ParsvanathTemple)寺庙。由昌德拉王朝的丹迦迪夫国王于公元954年所建,更早以前是印度教寺庙,目前则供奉着帕尔斯瓦纳斯。庙中每个角落都布满雕像,令人叹为观止。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寺庙内外均有专人负责打扫,显得格外干净。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同样精美的雕像。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门口放着铁盒,朝拜的人自愿捐款。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同时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创始人称作大雄,其教徒的总数约400万人。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耆那教有独立的信仰和哲学。相传该教有24祖之说,其中多数无可考证,至第23祖白史婆时,耆那教开始初步形成教团,至第24祖筏驮摩那时(Vardhamana ,前599年—前527年),耆那教开始正式兴起,他早于佛教的始创人释迦牟尼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建立。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耆那教自称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相传原有24位祖师,最早的创始人名勒舍婆,但无可考证。有历史记载的是二十三祖巴湿伐那陀(又译白史婆)和二十四祖筏驮摩那。后者生于古印度吠舍离一个王族家庭,属刹帝利种姓,是释迦牟尼同时代人,佛教称他为尼乾陀·若提子(意译离系亲子);耆那教徒称他为大雄(Vardhamana Mahavira。?-前475年)。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的耆那教历史悠久,它产生于约公元前8世纪。耆那教的第24祖筏驮摩那(Vardhamana)被尊为该教真正的创建者。“耆那”(Jaina)是由“jin”演变而来,其意为“战胜欲望的胜利者”,是他的称号之一,此教便由此而得名。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实际上,正统耆那教只是把大雄当作一系列创始人中的最后一个,在耆那教的创立过程中,有23个已先于他。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公元1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分裂。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全裸。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耆那教提出七谛说,即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宇宙万物由灵魂(命)和非灵魂(非命)组成,灵魂包括能动和不动的两大类,能动的则根据感觉器官的多少分为六种:一个器官(皮)的,如植物;二个器官(皮、舌)的,如虫;三个器官(皮、舌、鼻)的,如蚁;四个器官(皮、舌、鼻、眼)的,如蜂;五个器官(皮、舌、鼻、眼、耳)的,如兽;六个器官(皮、舌、鼻、眼、耳、心)的,如人。不动的灵魂存在于地、水、风、火四大元素之中。所以耆那教认为动植物和非生物体内均有灵魂存在,不能任意伤害。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进入一个小寺庙内。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在筏驮摩那(即大雄)在时,其进一步完善了耆那教的教义,耆那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而非婆罗门教所说的神创论。世界同时在时空上也是无限的,且只有形式上的变化。一切物质都包含两种因子,即物质因子和精神因子。也就是说,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是随意的,无原因的,由自我决定的。善恶轮回,反对杀生献祭。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耆那教也有“三宝”,即正信、正知、正行,还有“五戒”,即不伤生、不诳语、不偷盗、不奸淫、不贪财。耆那教教徒主张苦修,通过苦修来达到精神上的永久解脱。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由于耆那教反对婆罗门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杀生和反宿命论,因而得到了一些王公贵族和平民的支持,但是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耆那教徒不事农业和其他行业,因此商业成了耆那教徒的选择。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导游说每年雨季的时候有许多做生意的耆那教徒来到这里修行,他们不穿衣服,不出门,怕不注意会踩到小虫子。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寺院内的宣传画。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好像是一位比丘尼在辅导他人。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

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佛教僧侣都是要剃光头的。有人认为佛教要求僧侣剃光头与印度天气炎热有关,其实不然,佛教认为头发代表着世人心中的烦恼和欲望、虚荣和感情,所谓“三千烦恼丝”是也。把头发剃掉就是把烦恼去掉,抛却私心杂念脱离凡尘。所以当初佛祖释迦牟尼亲手为他的第一批追随者迦叶等五祖剃度,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后来,剃光头便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凡是出家的人,都要进行剃度。耆那教僧侣的剃头方式更有特点,他们不用刀不用剪,而是生生把自己的头发薅下来!耆那教对待世界和周围的生物是最仁慈的,为了怕伤害土壤中的虫子,他们就不耕种;为了怕害死空气中的小飞虫,他们就用纱巾蒙住嘴;为了怕伤害水中的小生物,他们就给水龙头加层滤网,把水过滤沉淀后再喝……但偏偏耆那教对自己却是如此残酷,生性平和的他们不碰刀剪这些可引发伤害的东西,却愿意用自身去忍受巨大的痛苦,把头发硬拔下来。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以及直至今日印度人喜欢通过绝食这种自虐行为来唤醒同胞、表达抗议的方式,大概都与耆那教的这种传统思维息息相关。印度行(八)克久拉霍--东庙群--耆那教出东庙群大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