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行(四十九)海法巴哈伊空中花园

标签:
中东行以色列海法巴哈伊空中花园 |
分类: 异国风情 |
海法(英语:Haifa),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也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该市西濒地中海,背倚迦密山。海法是”美丽的海岸“之意,在十九世纪末,大马士革与海法之间的铁路便已铺设完成,而当犹太人移民到海法之后,海法便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有管道输油至该港出海。1930年港口扩建,现已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大海港。有铁路和公路与内地相通。市区可分为阿拉伯人主要居住的几个区和犹太人集中居住的赫茨尔大街。

海法的气候温和宜人,是地中海东岸的著名旅游胜地。海法商业兴盛,是巴勒斯坦农矿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重要港口。海法拥有非常多的犹太人、阿拉伯穆斯林和基督徒、巴海教徒,虽然人数非常多,但是这些人却能够和平友好共处。位于以色列海法的巴海世界中心是巴海信仰的灵性和行政中心,世界中心包括了阿卡附近的巴哈欧拉陵寝,巴孛陵寝及卡梅尔山上的阶梯花园,以及许多其他巴海拱形区域内的建筑。


海法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巴孛陵墓,又称巴海或巴哈伊(宗教名称,创始人为伊朗人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努里)圣地巴孛陵寝梯田花园。它面向地中海,背靠群岭逶迤的卡梅尔山,整座花园依山而建,共有18层梯田,从山顶到山脚延伸达一公里,垂直高度达225米,最大坡度达63度。

花园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0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一条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阶梯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宛如一条玉带穿梭在花园层层叠叠的绿毯之中,而沿线树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观则对称地分布在两侧。
距中轴线稍远处,各种景观便不再严格对称,而是融合多种园林风格,从铁门雕花的图案,到花坛形状的设计,可谓博采众长,相映成趣。园中甚至可以找到中国文化的痕迹,例如在陵寝花园中就有两尊上书“大清乾隆年造”的铜鼎。各种花草或姹紫嫣红,或苍翠欲滴;各种造型的鹰雕或遥望碧海,或展翅欲飞。

梯田花园上层向下看,海法市的美景尽收眼底。 巴哈伊圣地巴孛陵寝梯田花园没有一般宗教陵园的森严肃穆,也没有世俗花园的喧嚣俗艳。整个花园给人一种静谧、平和、包容的感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认为,巴哈伊圣地呈现出的虔诚氛围,让参观者的心灵得以净化,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圣地的精神。再加上依山而建的奇特设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巴海教,也译作巴哈伊教,比哈教,于十九世纪中叶发源于伊朗。伊朗巴布教派起义失败后分化出来的一个新教派。因创始人侯赛因阿里(1817─1893年)自称巴哈安拉,意为「安拉的光辉」,故名。他主要著作「至圣书」,主张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民族和社会地位,都是兄弟,互相真诚相爱,互相信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8年把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圣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的巴哈伊空中花园是全世界六百万巴哈伊朝圣者的圣地。曾经有教徒这样写道:也在山下,也在山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恩典永在,荣耀闪光。













后一篇:中东行(五十一)八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