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行(四十六)特拉维夫雅法

标签:
中东行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 |
分类: 异国风情 |
今天我们先来到雅法古城拜访。位于地中海之滨的五千年古城雅法,是个艺术家云集的小镇,被称为以色列最美艺术村。
下车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条铁制
“鲸鱼”,它是雅法的著名标志。据圣经旧约记载,先知约拿违背上帝耶和华意旨,要从雅法乘船逃跑,途中被鲸鱼一口吞下,在其腹中穷困三天三夜,直到他答应听从上帝安排后,鲸鱼才将他吐到陆地上。

雅法名称来源有多种解释,犹太传统认为,在毁灭万物的大洪水消退后,幸免于难的挪亚的儿子雅弗建立了这一城市,人们因故以他的名字将该城命名为“雅弗”,后来读音慢慢演变成“雅法”。还有人认为,“雅法”是希伯来语“美丽”一词的谐音,因为这里风景绝佳,秀丽如画。其实两种说法都可采用,前者说明其古老,后者印证其美丽。
这栋建筑好像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我们没有进入。

雅法是一个有4000年历史的港口城市,世界上有据可查最古老城市之一,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千年古城很早就在《圣经》中被多次提及,数千年来受到罗马人、希腊人、十字军、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等各国军队的侵略,雅法老城也不断上演着盛衰交替的历史。

古城的街巷大多为石头房屋组成,依地势高低起伏而修建,处处充满沧桑的历史感,在蔚蓝色的地中海怀抱中格外迷人。雅法老城的中心是凯杜明广场,环绕广场的有许多年代久远、风格古朴的石头建筑。





在广场上遇到拍艺术照的美女,忍不住的噌拍几张。











在雅法古城里,所有的门牌号都是用西方人的星座来表示的。这些巷子一共有十二条,用十二星座来命名。

老城的心脏地带是一片密集的老房子以及弯曲的街巷,两边是用黄色石头砌成的房子。斑驳的墙壁,蜿蜒伸展的巷子,让我想在这里住上几天。

雅法老城,经历了四千多年历史变迁、火与血的洗礼。窄街小巷,曲曲弯弯,沉淀着古老,镌刻着历史。

带着如皱纹般刻痕的金色墙壁,深蓝色的门窗与楼梯,刻画出雅法老城的面貌与性格。

许多的艺术家集聚在这里,古街道中到处是博物馆、艺术画廊、咖啡馆、珠宝店、时尚艺术店,墙上眼花缭乱的艺术作品触目可见,给古城带来了浓厚的以色列现代艺术的气息。


上到山顶平台上有一座类似凯旋门的大门柱,叫“信念之门”。雅法地标雕塑,雕刻着《圣经》旧约故事,左侧门柱是雅各布梦见天梯,上帝应许赐给他土地和后裔并给予恩宠。右侧门柱是犹太始祖亚伯拉罕将其儿子以撒献祭于上帝,得到应允替罪羔羊。横梁是杰里科的陷落。这石雕各个角度看起来都不相同,总体感觉是由众多人体和动物相互叠合,经密集挤压成型,人体和动物轮廓清晰但又分不清界限。



眺望不远处高楼林立的特拉维夫。作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的特拉维夫实际是由两个城市组成——特拉维夫和雅法,特拉维夫的雏形产生于1909年,当时有66个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家庭在雅法老城北部不远的地方建起了第一个居住区,1910年改名为特拉维夫。之后,这片新居住区——特拉维夫的发展突飞猛进,规模和影响很快超过了雅法老城。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当时的首都是特拉维夫。1950年以色列政府将特拉维夫与雅法合并,取名为Tel Aviv—Jaffa(特拉维夫—雅法),这就是现在城市名字的由来。



圣彼得教堂(Church of St.Peter),雅法的地标性建筑。最初建于1654年,是为纪念耶稣的得意门徒“圣彼得”复活升天而建;1894年完工,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8世纪晚期,教堂两度被毁两度重建,目前的建筑是1903年修复重建的。米黄色优雅的外观,而砖红色的正面和高耸的钟楼使教堂格外醒目。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在同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中围攻并占领了雅法,法国士兵杀死了大量当地居民,拿破仑还下令杀掉上千个已经投降的穆斯林士兵。这期间拿破仑曾经在这个教堂住过。

蓝天白云下的圣彼得教堂,它占据了雅法港最好的位置,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当年从欧洲去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们乘船来到以色列,便是从雅法港上岸,前往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老城的其中一个城门便是朝向这里,也因此被命名为雅法门。朝圣者们登陆时大多已是受尽折磨,这座教堂为朝圣者们提供食物及医疗服务,最重要的,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让朝圣者们精神饱满的踏上未来艰苦的朝圣之路。





教堂门前的雕塑和大炮。




从雅法港口向远方瞭望,高楼林立之处便是特拉维夫,一座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但却是以色列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 特拉维夫-雅法,两座合二为一的城市,一面是古老,一面是现代,仿佛一眼穿越了4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