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行(四十三)圣墓教堂

标签:
中东行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墓教堂 |
分类: 异国风情 |
公元335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皇后下令,在基督受难、埋葬并复活的地方修建圣墓教堂,这座教堂就位于圣殿遗址向西400米处,是全世界13亿基督徒心目中的主要圣地之一。
圣墓教堂(拉丁语:Sanctum
Sepulchrum),东正教称之为“复活教堂”(希腊语:Ναός της Αναστάσεως;阿拉伯语:كنيسة
القيامة;亚美尼亚语:Սուրբ Հարություն;英语: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是耶路撒冷老城城内的一所基督教教堂。许多基督徒认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约》中描述的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他们因而对此地顶礼膜拜。从西元4世纪开始,教堂即已成为一处朝圣的重要目的地。时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总部,而建筑本身则由三个教会(拉丁礼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六个宗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共同管理。

苦路的第十站到第十四站都在这里。

圣墓的各个部分被基督教的不同分支教派所控制,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其中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圣墓教堂的各个财产。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 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
从教堂正门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属于希腊东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楼梯最后一级台阶是属于院子的延伸部分还是楼梯,两派争执从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2位教士因此被杀。

比较戏剧性的是,颁布维持现状那天,刚好希腊正教教会的梯子放在属于亚美尼亚教派的窗户外,就是教堂主入口上方右侧二层窗户旁的那把梯子,而且这把梯子本身也并非基督教的圣物,为了要维持现状,就只能把梯子永久留在那里。

然而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这把不可移动的椅子神奇地被移动了几次。在1981年若望保禄二世遇刺案后仅仅一个月,有人试图搬走梯子,但很快就被以色列警察阻止。在1997年,梯子一度失踪,几周后被送还。这起事件被认为是一场恶作剧,但仍险些引发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和希腊正教会的进一步冲突。在2009年梯子一度被移到左窗处,据信是为了清除用于翻新钟楼的脚手架。

进了圣墓教堂,我们先随着人群排队,继续看苦路的第十站到第十二站。

进入圣墓教堂,右转踏上楼梯,就是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都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这边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

第十二站是耶稣被竖立在十字架上,然后断气的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的一个大理石的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趴到里面的台子上,亲吻、抚摸这个孔。




在圣墓教堂地下,导游带我们参观由十字军建立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母亲而建的圣海伦娜堂,并下到“真十字架教堂”。这是拜占庭时期的原始教堂。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四世纪立基督教为国教,之后很多重要基督教遗迹的找寻和教堂的定址都是由海伦娜完成,她也被很多重要的基督教宗派封圣。
回到一层,看见有一位牧师在做什么仪式。
教堂中间的小教堂边上围满了人。原来这就是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当时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就是从此处复活的。
牧师的仪式结束后,才放人入内。我们没有时间,也就没排队进入。

回到刚才排队上楼的地方,圣墓教堂进门处,一块红色的大理石安放中间。这里是【第十三站】耶稣躯体从刑场摘下,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的地方。里面写着耶稣是周五早上9点被钉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时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点的时候,耶稣大声叫喊神后就断气了。这时信徒们都相信了耶稣真的是主的儿子,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于是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
前一篇:中东行(三十六)死海
后一篇:中东行(四十四)锡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