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2018-12-01 21:40:39)
标签:

伊比利亚半岛

西葡希之行

托莱多

托莱多(西班牙语:Toled o),西班牙古城。始於罗马时期,在腓力二世前为卡斯蒂利亚王国(後西班牙王国)首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整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保留有完好的中世界古城。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市拉曼却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会,人口约5万。塔霍河环抱着半个城市。艺术品著名。有重要军火厂。所产钢品,特别是钢剑名盛一时,雕塑品和金属饰品亦甚精美。市内建筑及布局具有典型西班牙风格,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为欧洲历史名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托莱多历史上曾遭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前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期间开始在这里定都;公元711年,托莱多被阿拉伯人攻陷,成了阿拉伯人的首都;1085年,摩尔人后裔阿方索六世国王率兵占领了托莱多,也把这里定为国都,托莱多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主教中心。阿方索六世国王下令保护当地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遗产,允许已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种形态的文化并存共容,于是便保存下这样一座三文化城。中世纪的托莱多,是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既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欧洲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1561西班牙费利佩三世国王迁都马德里,它的地位才渐渐衰落。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南71公里处的一个山丘上。这是一座山城,塔霍河逶迤流经古城的东、南、西三面,河水湍急,形成天然屏障。城北建有两道城墙,地理位置险要,能攻易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近400年来保存完好的哥特式、摩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大型古建筑有70多处,外形各异,峥嵘生辉。城区道窄坡斜,街道纵横交织,密如蛛网。沿街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旅店、酒家、咖啡馆鳞次栉比。古香古色的民宅,整个城市显得雅静古朴。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今日的托莱多,只是个拥有5.6万人的小镇,但它以保存完好的灿烂历史文化遗产而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每年大约有80万-100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西班牙政府已将它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将其列为世界文物保护区。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曾是罗马统治下的城市,曾是西哥特王国的首都,还是科尔多瓦酋长国的要塞地,基督教王国和摩尔人战斗的前沿地区,16世纪时是查尔斯五世领导的最高权力临时所在地。托莱多成功地保持着多种风貌长达两千多年之久。它的杰出之处是在同一环境中产生了差异不同的文明,而产生多种文明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三种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块土地上的共存。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从被摩尔人占领起,托莱多的莫扎拉布(摩尔人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基督教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即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此并存共容,托莱多由此成为“三种文化之都”。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位于新卡斯蒂利亚的中心地带,古城的东、南、西皆被塔霍河环绕。除了古城及其城墙,世界性历史遗迹还包括建有桥梁和大门的塔霍河河岸、罗马角斗场以及圣塞尔旺多的城防系统。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圣马丁桥 (puente de San Martín) 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同属哥特式的天主教国王的圣胡安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 是胡安.古阿斯 (Juan Guas) 的杰作,受天主教国王 (los Reyes Católicos) 之命而建。据说这里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可惜我们这次不能。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遗产城市,其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包括哥特式、穆迪哈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古建筑70多处。主要景点有:比萨格拉门、太阳门、大教堂、圣多美教堂等。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整个托莱多古城代表了独特的艺术成就,体现了重大艺术成就的连续继承性。无论在西哥特人统治时期成为扩张至纳博斯地区的一个王国的首府,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西班牙最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托莱多城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托莱多为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明提供了见证,包括罗马时期、西哥特时期、科尔多瓦埃米尔统治时期、犹太人文化以及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托莱多保存了许多代表西班牙黄金时期的15世纪和16世纪建筑的杰出作品。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托莱多不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格迥异的建筑闻名于世,刀、剑等冷兵器和金丝镶嵌画等也是这个城市独家经营的手工艺品。 
先上一组销售的工艺品。好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这里居民很干净、整洁,这位正在擦阳台。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进入古城区,其街道狭窄,上下起伏,纵横交织,仿佛走进迷宫,一般路的宽度仅容一部车通过,如果是相向来车就很难错车。满眼的古老建筑物及古色古香的民宅紧密相连,走进托莱多,仿佛置身于中世纪。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大教堂对面的市政厅。
一场紧凑的西葡希之行(十八)托莱多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