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寂的赣州玉虚观

标签:
风景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
萧寂的赣州玉虚观
2017年12月26日上午,我从赣州水东上行至赣储公路(虎岗路),很快找到了公路边万松山的玉虚观。棕红的墙面,门楣立柱蓝色,背靠杂草纵生树木苍天的万松山。可是它大门紧闭,我只能从铁门铁杆间朝里拍摄。里边悄无声息没见一人,院内柏树和杂树参差不齐。冬日的阳光透过树间照在野草上,倒是格外清净冷落,一派苍凉萧疏的样子,全然没有一丝活力。
玉虚观的没落不是一朝一夕了,早在多年前就如此。九十年代我曾来此参观,当时游人信众少,我也没进去。2007年我曾在外边拍过照片。现在,我看到的是大门紧闭,信众全无,近似荒废的模样,不知何然?我也拿捏不准是何原因造成如此尴尬,只是想想也够寒碜的了。该建筑由于是八九十年代重建的,估计花销不大。否则不会像这样土俗简陋,简直跟民间人士自助建设的那么磕碜。
下面来介绍下玉虚观的来龙去脉,据查网上资料介绍:“老玉虚观,原位于赣州市水东乡(现水东小学校址)。又称葛仙祠。史载:汉未赤乌间,葛玄以"四要、九训"行教于鹅湖山,于兹"凿石为穴,藏于陇首"。唐代,道教盛行。咸通(8赣州玉虚观60-874)中,懿宗李崔因旌表葛玄潜心修道,助世济民而敕命在鹅湖山西麓建宗华观奉祀葛玄。唐开元中(713~741)建,属十方丛林。该观坐北朝南略偏西,建于九条山脉汇聚之集点。歇山式建构。观门前大拜坪可容千人。观顶脊饰黄硫璃瓦,有浮塑九条金龙戏珠,栩栩如生,分三层相对峙列。北宋治平二年(1065),英宗赵曙赐额改为玉虚观,元初,玉虚观毁于兵燹。故葛仙祠又称玉虚观,乃源出于此。
世传晚唐道士施肩吾(即华阳真人)曾一度由洪都(今南昌)西山来到赣州,与真人刘继先共同修持于此观。宋治平年间(1064~1066)英宗曾赐观额,明永乐年间(1403~1423)翰林学士解缙曾书"玉虚观"额。明初,刘渊然(赣县人)大真人将此观立为修持之地,遗下四代(即刘渊然、刘继先、刘明清、刘子英)修持立功。修持名曰:"上士修持,升为天宫;中士修持,南宫立仙;下士修持,在世赣州玉虚观长年"。观内建有丹炉、丹台和丹井。当时玉虚观由皇帝御封道官掌管,并受龙虎山张天师节治。清代,刘子英道士设玉虚观为府观,掌管赣南道教事务;立阴阳学执管道纲,焦道士主持观内阴阳法事功课。民国时期,在此兴办小学。解放后,仍为水东小学用地。1985年赣州市政府决定折价归还,1989年在水东万松山(又名仙山)重建玉虚观,并由方业儒道长负责筹建工作。1990年6月竣工后经批准开放,由方业儒任主持。同年农历7月7日,方业儒主持隆重的玉虚观开光庆典。
新建玉虚观为一栋二层楼的殿堂,楼下正厅是三清官,上书"清绝尘嚣赣南无双福地,高凌云汉虔州第一仙山"。三清圣像两旁列有四位神像:左为朱元帅、王灵官;右为马天君、殷元帅。三清官左为"宗师堂",右为"追思堂"。楼上:中为天师殿(供张道陵),左为万寿宫(供许逊),右为纯阳殿(供吕洞宾)。后楼下为财神殿。玉虚观已成为赣州地区道众的活动中心。
玉虚观建筑面积374.76平方米。楼高11.3米,长12.9米,宽9.6米。门前开铸铁香炉,系民国二十七年(1938)所置。”
由于玉虚观大门紧闭,我进不去玉虚观里边,只在门口转悠了一下。看到如此萧寂景象,我带着遗憾离开。继续沿着虎岗路(赣储路)上行,往东河大桥水东沿江走去。

紫线为前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