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万寿宫和老贮木场,扯不断的历史情缘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风景杂谈 |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
七里万寿宫和老贮木场,扯不断的历史情缘
自古以来,赣南山区盛产木材,通过水运将竹木放排至赣州,再集散至长江下游各地。赣州水东七里镇的贡江码头,便是赣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由于水运滩涂激流多,经常遭受翻排损失。封建迷信致使排工和商人为祈求上天保佑,就在七里镇建起了万寿宫,将许逊奉为木材水运安全的保护神。请参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9027190102wlmo.html
七里镇万寿宫,建于明朝末年,共有三进,第一进是一个大院,有个大戏台,第二、三进是公共活动的场所。据载,万寿宫为本地和福建、广东、江浙的木材商人集资修建和维修。因此,万寿宫在商人和排工,乃至赣南的木材、水运行业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解放以后,木材商人与运输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赣州贮木场,从事木材水上运输和储存,贮木场就建在万寿宫旁。我们在图中看到的储贮木场旧址,就是早年的办公地、生活区和堆放木材的场所,以及它的老码头。由于世事变迁,因生产需要贮木场也占据了万寿宫的场所和地盘。
下面再介绍一下万寿宫的遭遇。
在文革中万寿宫曾经损毁,从此万寿宫没有了民俗祭祀活动,也失去了对它的维修。据网上描述,万寿宫第一进的大戏台很早前就被拆除,在原戏台处建起的一栋两层宿舍楼现在都已破烂不堪。第二、第三进虽被保存下来,然而,其损坏也非常严重,梁架倒塌、屋面损毁、墙体破损、杂草丛生,房内长出的多棵大树还将屋檐顶翻,整个万寿宫危在旦夕。随着历史变迁,大部分万寿宫建筑都已在风云变幻中坍塌与湮灭,即使未被毁的,也因为年久失修,只剩残垣断壁,处于即将消失的边缘。市里曾经拨出专款,于2005年6月初开始组织对七里镇万寿宫这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部分抢修。同时,前几年也曾民间集资,经历简单修缮,顺利地完成了二进、三进的维修工程,基本上达到了可以对外开放的使用功能,为赣州市的文化旅游增加了一处新的景点。原址其余部分由于历史变迁,早年被单位和居民占用。我在仙娘庙会特意去了万寿宫参观,两道圆形拱门依然,整个万寿宫内外与前些年没有变化,留下不成景观的印象。因为没有活动,它显得很冷清。真正的前院和江边已经荒废多年,假如搞搞庙会,也只能在主殿和后门外了。
所幸,最近七里镇纳入“时光赣州(七里古镇)文化旅游项目”,相信它不久将会与七里古窑址等景观一道展现在我们眼前。还万寿宫的庐山真面目,我们翘首以待吧!
以下是老储木场景致——

贮木场大门

贮木场,远远看似有工厂?

贮木场建筑





可能改制了,小小的板材加工。

这个楼估计是五十年代建设的,当时归贮木场使用。现在归万寿宫管理了。



原来的水塔水泵房

贮木场附属建筑

五十年代建设的建筑,当时归贮木场使用,现在归万寿宫管理了。



万寿宫后院,现在倒成了大门。经过维修的也就这栋楼,前面一、二进根本没动。
万寿宫与民居、储木场混杂,外立面看不出什么。再下是万寿宫景致——

远看万寿宫

关住的一道后门




这算是一道边门,进出自此。


下面逐步展示内部构造,这是一边厅。

还有拱形门,进入正厅。

花厅水池

廊柱很多


正厅神像



这估计是包厢了




另一端是戏台


戏台对着神像正厅


戏台

戏台出来便是一进(早年被拆除),左边五十年代建设了贮木场宿舍一栋。

一进两边的出口


出口的偏殿

偏殿杂草丛生


还有拱门




戏台后边的窗棂
下面是原万寿宫一进,拆除后储木场建设的两层楼——


一进,成了一栋两层楼。


再是,原一进广场——

这个倒是原先的老建筑

院子周边建筑

这个院子也很大


两端出处拱门


沧桑啊


出来即是巷道和万寿宫立面墙。
从万寿宫圆的拱门出来便是贡江边和码头。再看万寿宫前面江边外景:



老码头之一


码头上建筑





码头一直延伸至江里

这是用长焦拍摄的远处老码头之二。

返回看老码头之一。
最后是万寿宫外墙巷道:

加载中…